內地生來港求學或從事研究工作,要面對陌生環境、學業上的壓力,一旦遇上困擾,一方面缺乏親友的支援,一方面又不想父母擔心,苦水有時往往無法宣洩。兩年前,科大內地研究生葛煒煒自殺事件轟動兩地,有指他是因為導師要跳槽至美國,令他在港學業被迫擱置,結果他鬱鬱寡歡並患上抑鬱症,終選擇了自殺不歸路。香港高等院校教職員會聯會主席岑嘉評指,內地學生有時較難找到適當渠道提出申訴,他建議院校應設立獨立的申訴機構為學生提供協助。
岑嘉評透露,自己曾因年齡過大,被校方要求停止指導一名博士生的研究工作。由於該名港生快要畢業,臨時更換導師會帶來不便,故學生向校方提出申訴,幾經爭取才能維持現狀。岑嘉評表示,本地學生熟悉各項運作,遇到問題會主動尋求解決辦法;但換了是內地學生,可能因人生路不熟、語言溝通不暢等困難,找不到適當渠道申訴。他建議院校,應設立獨立的申訴機構為學生提供協助,「如果只能向學校求助,若他們不願意伸出援手,矛盾可能很容易便被掩蓋住。」
科大理學院副院長吳大琪表示,明白內地研究生較本地學生需要更多的照顧,例如情緒輔導、就業指導等,「香港學生搵工都容易些,亦多些門路。」但是他坦言,至今理學院仍未能找到一個更妥善的方式,為這些學生提供更完善的指引和輔導。 ■本報記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