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文治的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30]     我要評論

彥 火

 西安當局把大唐大明宮主題公園,作為「旅遊極品項目及文化產業」去開發,不但要宏揚文化,也訴說歷史。

 唐朝時,王維曾有詩誌記大明宮:「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冕旒」指古代帝王的禮冠;另一位詩人賈至更有「銀燭朝天紫陌長,禁城春色曉蒼蒼」之句。從李冶起至唐末二百多年中,大明宮是會見群臣、舉行國家大典,以至接見外國使節的地方。

 唐太宗興建大唐大明宮之際,也是國家鼎盛昌明之時。國家的繁榮和統一,對文學繁榮也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盛唐的詩歌,正體現出南北文化匯流的汪洋浩瀚的局面。

 同時國家的統一,水陸交通的發達,也使作家生活視野擴大了。唐代作家如李、杜、高、岑、元、白、韓、柳等都走過很多地方,都有許多出身地位、思想性格不同的朋友,這是六朝文人,乃至許多兩漢文人所不及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國內各民族關係比過去更為融洽,中外文化的交流,也比過去更為活躍。中國傳統的音樂、舞蹈、繪畫、雕塑,乃至日常生活的飲食、服飾,都受到其他民族文化的影響而有重要的發展。

 唐代在中國各民族音樂的基礎上吸收外來音樂,建立了燕樂、清樂、西涼、高昌等十部樂曲。舞蹈方面,劍器舞、胡旋舞等也來自西域。繪畫方面也吸收了外國色彩、暈染的技巧,出現了敦煌許多壯麗的壁畫,也出現了閻立本、吳道子、李思訓、王維等繪畫大師。

 各種藝術的發展,大大地促進了文學的發展。王維的山水詩,號稱「詩中有畫」,顯然受到山水畫的積極影響。音樂的發展,不僅有助於詩歌的入樂傳唱,還直接促成了詞的誕生。

 唐代的君主,很重視詩歌,也大都能詩,太宗是其中表表者。

 中國書法史上,以行書刻碑的首創人物也是唐太宗李世民。他的代表作《溫泉銘》和《晉詞銘》便是行書入碑的代表作。而且李世民身體力行地倡導書法,促使唐代書法成為中國書法史上輝煌的一頁。他親自為王羲之寫傳記,不惜重金購大王墨跡三千六百紙。

 至於唐代的詩歌,在唐太宗、唐玄宗的大力推動下,作詩、吟詩蔚成風氣,詩歌開始走入民間,唐代人民愛好詩歌成為普遍風氣。《全唐詩》中收錄了很多和尚、道士、尼姑、宮人、歌妓,以及無名氏的作品,可以看到詩歌在唐代的確不是少數文人的專利品。

 唐代小說不少引用詩歌,駢文和其他通俗文學大量應用五言、七言詩歌作唱詞,都說明群眾對詩的喜愛。高適、王昌齡、王之渙在旗亭聽歌妓唱詩的故事,以及白居易的詩傳誦於「王公妾婦,牛童馬走之口」的事實,更可以想見著名作品在民間廣泛流傳的盛況。

 這種詩歌和群眾之間的親密關係,是過去詩人所無法想像的。這固然是唐詩繁榮的結果,但反過來對詩歌創作也是一種促進的力量。

 大唐大明宮的重建,不僅反映盛唐的昌盛繁榮、國泰民安的興旺景象。與此同時,它還是一個以史為鑑的明鏡,唐太宗兼聽納諫、開闊的政治家襟懷,是值得後人學習和效法的。

 也是從大唐大明宮出發,唐朝建立一個歷史上最文明的文治時代,在商品社會物質氾濫的今天,揭櫫「文治」的精神,重塑國民的精神面貌和提升國民的文化素養,正是刻不容緩的事。

 我想說的是,大唐大明宮的重建,也許其深層的歷史意義正在於此。(《大唐大明宮的思考》,完)

相關新聞
百家廊•關於電的記憶 (2009-09-30) (圖)
翠袖乾坤•曹格戒酒,不如改酒品 (2009-09-30)
娛視觀•應肯定黃華麒貢獻 (2009-09-30)
琴台客聚•文治的時代 (2009-09-30)
杜亦有道•不枉此生 (2009-09-30)
思旋天地•文化力量 (2009-09-30)
路地觀察•《意外》的意外? (2009-09-30)
百家廊•Eric—美國出生的九十後 (2009-09-29) (圖)
翠袖乾坤•當一日市長 (2009-09-29)
海闊天空•黨爭踐踏議事精神 (2009-09-29)
琴台客聚•讀《赤都心史》 (2009-09-29)
生活語絲•王蒙憶新疆 (2009-09-29)
思旋天地•金秋時節赴京師 (2009-09-29)
一家之言•風力發電的煩惱 (2009-09-29)
百家廊•別府陌生人 (2009-09-28) (圖)
翠袖乾坤•聽力與語言特性 (2009-09-28)
一網打盡•天眼恢恢 (2009-09-28)
琴台客聚•下士異被 (2009-09-28)
杜亦有道•十大美女 (2009-09-28)
思旋天地•國慶再觀大禮 (2009-09-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