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09年9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次建房潮 農村草屋變別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9-3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如今的農村別墅。

 上世紀50年代,內地農民一句童謠「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反映他們當時對住房的夢想。如今,他們的夢想早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

 70年代和90年代的兩次建房高潮,奠定了農村住房硬件設施的基礎。而本世紀大力推行的新農村建設,則在逐步為農民們完善照明、通訊等外部設施的配套。如今在內地較為富裕的農民,幾乎家家住「別墅」,居住條件比大多數城市居民還要好。

70年代首重質量提升

 70年代末期,隨着農村實行包產到戶,大部分農村地區掀起了第一輪建房熱潮,主要內容是提升住房質量,以平瓦房取代草房和土房。雖然平瓦房在防水、防震等方面有了很大進步,但房屋仍然較為簡陋。

 全面改革開放以後,農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迅速改善。農民對住房的要求,也由原本的「安全」,上升到「寬敞」。在1978年至1989年間,農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由8.1平方米激增至17.2平方米。

 90年代初期掀起的第二次建房高潮,則以平房變樓房為特徵。統計顯示,到1993年,農村樓房住宅已佔新建住宅的47.28%。此時,農民建房已不單單追求寬敞,也開始注重舒適。也正是在這一時期,農村住宅告別了傳統的堂屋、臥室、廚房「老三間」佈局,變為類似城市公寓的套間。

電視互聯網成標準配備

 不過,日益富裕的農民已開始追求內部設施的「更新換代」。只有「電燈電話」,已不再是生活條件良好的標誌。天然氣進廚房、太陽能進浴室、有線電視進客廳、互聯網進書房已成了富裕地區農民建房的標準配置。

 於此同時,農民的居住環境也得到了明顯改善,顛覆了人們對農村「髒、亂、臭」的印象。不少農民更在自家院子裡修建花台,栽花種草,房屋四周的環境既美麗又乾淨。

相關新聞
胡總:提高駕馭民族問題能力 (圖)
參觀共和國成就展 逾千代表感自豪
與時俱進 解決民族問題
中國增軟實力 海外設7文化中心 (圖)
文化部:將設中國動漫集團
文化博覽會開幕 (圖)
胡總4要求 促民族團結
國慶巡遊明登場 展神州60載奮鬥史 (圖)
賈慶林:兩岸關係前景光明 (圖)
240名台胞 抵京參與觀禮
確保絕對安全 京倡民眾少外出 (圖)
國慶日天氣 料陰轉晴 (圖)
八一飛行隊將改裝殲10 (圖)
劉淇:任何失誤都要問責 (圖)
中華60慈善家出爐 港奪5席 台佔1席 (圖)
「汽車狂人」王傳福 以350億成內地首富 (圖)
胡潤榜歷年首富 (圖)
外交部:中朝將簽系列合作文件
世銀行長:中國成世界經濟穩定力量 (圖)
60年最具影響600書揭曉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