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暢老人,60年來一直守護着廖仲愷的紀念碑。 網上圖片
廣東惠州八旬老人楊暢,60年來一直默默守護着位於當地的中國民主主義革命先驅廖仲愷先生的紀念碑。他每天都堅持打掃一遍紀念碑和前面的水泥平台,並為紀念碑拭去塵埃,數十年如一日,風雨無阻,使這座佇立了80多年的紀念碑,雖已顯出歲月滄桑,但仍乾凈整潔,一塵不染。
楊暢老人的家就在碑園旁。老人耳朵聽話已不太清,但提起廖仲愷、何香凝、廖夢醒等一連串名字,他都會異常激動。這個與廖家毫無瓜葛的老人,今年已82歲,無償守護了廖仲愷紀念碑60載。他的兒子、孫子孫女等三代人都成了守碑人,將「革命情誼」進行到底。
三代人義務守碑
據史料記載,孫中山辭世後,國民黨曾陷入群龍無首、數雄角逐的局面,於是廖仲愷、汪精衛、胡漢民、蔣介石四人共同挑起了救國大業的重擔。後來,隨着國民黨派別之間的矛盾逐漸升級,1925年8月,廖仲愷在廣州遇刺身亡,後被安葬在南京。
同年11月,廖仲愷夫人何香凝特意回到他的故鄉惠州陳江幸福村,在故居旁為他修建了紀念碑,讓漂泊的遊子從此可以魂歸故里。楊暢老人特別敬重廖仲愷,主動承擔起義務守碑的任務。
據了解,為了進一步弘揚仲愷精神,陳江鎮先後建設了仲愷中學和仲愷故鄉路、仲愷高新區等。惠州市決定規劃幸福村周圍的土地,修建一座仲愷紀念館,建設成惠州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中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