彥 火
我曾在這裡介紹過,西安政府斥資一千四百億重建大唐大明宮,是一項大手筆。內地各地近年大事興建文化景點,提升城鎮的文化質素,增添文化旅遊新景點,蔚為具有大遠見的策略。
反觀香港,近一百多年來,香港曾是不少知名的文化人、政治領袖居停的地方,但是留下的文化遺址卻鳳毛麟角。
早年孫中山先生曾在香港大學學醫,足跡遍及香港。港府在二零零六年才開設一個孫中山先生紀念館,位於香港島中環衛城道七號,前身是何東胞弟何甘棠的住宅甘棠第。紀念館是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分館,介紹中華民國國父孫中山的生平及他與香港的關係。
少年時代的孫中山在美國屬地檀香山先後就讀於英美教會所辦的意奧蘭尼學校和奧阿厚書院。一八八三年至一八八六年,孫中山到了香港,先後就讀拔萃書室、域多利書院。
畢業後,孫中山先進廣州博濟醫院附屬南華醫學堂學習,後來轉入香港西醫書院(這所學校後來併入香港大學)學醫。在校期間,孫中山不但努力攻讀醫學,而且還廣泛研讀了西方國家的政治、歷史、軍事、科學書籍,並結識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一八九二年七月,孫中山以最優異的成績在香港西醫書院畢業。
以上三個孫中山在香港學習的地點,都沒有留下任何遺跡和紀念景點,是令人感到遺憾的事。
至於其他文化名人的景點,從港英政府到特區政府都採取漠視的態度,隨著城市的開發和發展,這些景點都一一湮滅。
廣東的佛山、順德很早便建成李小龍紀念館,連同美國的李小龍紀念館,成為全球鼎足而三、規模最大的李小龍紀念館。
作為李小龍的原居地香港,連一個正規的紀念館都沒有,只有民間在籌劃。就筆者所知,二零零零年歐錦棠自掏腰包拿出十多萬港元在油麻地一個四百呎地方成立李小龍紀念館,只維持一年,不疾而終。
港府在香港市民催促及簽名行動下,亦曾有意設立李小龍館,其中兩個較具規模的計劃,最後都落空。
早年我曾策劃編輯一本《永恆巨星的一生—李小龍》大型紀念畫冊,知道李小龍在香港共有三處故居:小時候與父母兄弟姐妹同住的彌敦道二一八號一樓;一九七一年一家四口回港生活暫住的窩打老道明德園套間;第三處是逝世前的故居九龍塘的棲鶴小築,這亦是他最喜愛的居所,佔地連花園共五千呎,花園地面以小圓石鋪砌,很是別致。當年李小龍向媒體說,棲鶴小築恍如世外桃源。
李小龍前兩個故居,已不復存在了。至於對李小龍最鍾愛的居所—棲鶴小築的保育,香港政府一直不予重視、也沒有作任何表態,最後還幸由大業主余彭年主動捐出來闢作李小龍紀念館,否則在香港,李小龍連一處舊居都沒有!
歌星鄧麗君名聞遐邇,她位於香港南區赤柱佳美道的故居,最後被轉售並拆卸。這是一棟兩層的西式別墅,佔地七千一百五十平方呎,鄧麗君於一九八八年以七百萬港元購入,花了一年的時間裝潢,翌年入住,一直到她於一九九五年逝世為止。
故居外牆為綠色,半圓形的露台成為別墅的主要外觀,室內裝潢及傢具則以鄧麗君喜愛的粉紅色及紫色為主。這是鄧麗君逝世前的香巢,是珍貴的文化遺跡。為甚麼香港政府不出手搶救—甚至購下,作為鄧麗君文化紀念館?
倒是為了紀念鄧麗君逝世十周年,鄧麗君文化基金會在廣西桂林按香港故居的原貌,於愚自樂園興建了鄧麗君紀念花園和紀念館。(尋找香港文化景點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