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1月2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扶林晚風:閱讀決定人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20]     我要評論

李焯芬

 少時在港島半山的聖約瑟書院唸書,每天下課後,均會沿著花園道下山,向左轉入皇后大道中,不消幾分鐘就到中環鬧市。當年,在舊皇后戲院及娛樂戲院鄰近,皇后大道中有兩間規模頗大的中文書店,靠山那邊是中華書局,靠海那邊的是商務印書館,剛好對門而立。

 這兩間書店,是我唸中學時期的天堂。我每天下課後到那裡打書釘,樂而忘返。那年頭,書店裡有許多當代中國文學的書籍,從五四到五十年代的作品均十分齊全,還有不少歐美文學的中譯本。我不時選購一些回家細讀。就這樣,幾年下來,讀了不少巴金、茅盾、葉聖陶、蕭乾、蕭軍、蕭紅、沈從文、老舍、端木蕻良、丁玲、魯迅等近代中國作家的作品,並從這些作品中對近代中國社會的變遷有了一些認識,特別是文學作品帶來的感性認識和社會觸覺。五、六十年代在香港成長的年輕人,對中國(特別是近代中國)的認識是有限的。有人曾打趣地說:香港許多學生對中國地理的認識,都是從閱讀金庸武俠小說中得來的。這句話聽來有點悲涼,但也有點真實性,因為當年中學地理的課程,壓根兒就沒有多少中國地理的元素。

 五四以後的中國小說,描繪了中國農村的貧窮落後和災難頻繁。一篇好的文學作品,也應該是一篇感人的作品。中學時代的我,深受這些作品所觸動,很希望能為改善農民的生活做一點實事。我了解中國是個農業大國,逾八成的人口在農村,而水利是農業的命脈,因此起了日後讀水利工程的念頭。後來上了大學,也是朝著這條路子走。中學時代的課外閱讀,有時足以影響人的一生;我也算是個例子吧。

相關新聞
百家廊:Charles在印度山區(上) (2009-11-20) (圖)
翠袖乾坤:他們都有失尊貴身份 (2009-11-20)
一網打盡:祝你好運 (2009-11-20)
琴台客聚:從事於一物 (2009-11-20)
生活語絲:三十年不變 (2009-11-20)
扶林晚風:閱讀決定人生 (2009-11-20)
寫我遊情:埃及的中文 (2009-11-20)
百家廊:悠悠古香路 漫漫兩岸情 (2009-11-19) (圖)
翠袖乾坤:裸照快閃 (2009-11-19)
海闊天空:觀靈鳥測天機 (2009-11-19)
琴台客聚:拖一時得一時 (2009-11-19)
杜亦有道:地位最高 (2009-11-19)
師人物語:軟實力.硬實力 (2009-11-19)
獨家風景:以真誠回應真誠 (2009-11-19)
百家廊:那些離去的人(下) (2009-11-18) (圖)
翠袖乾坤:Twins應否復合? (2009-11-18)
娛視觀:不是最希望聽到的 (2009-11-18)
琴台客聚:賀聶華苓獲榮譽博士學位 (2009-11-18)
生活語絲:森林重慶、廣告重慶 (2009-11-18)
思旋天地:樂見鄭家後繼有人 (2009-11-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