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1月21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香港史尋蹤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11-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書名初看甚怪,若縱觀全書後,必能領略其意。(圖片由作者提供)

黃仲鳴

 吾友楊國雄所著《香港身世文字本拼圖》(香港各界文化促進會出版,二零零九年),出世多月,一早就想寫篇書介,奈何事忙,拖延至是夜,執筆之際,忽聞電話響,一聽,赫是吾友也,剛由加國返,世事之巧合,一至於此!

 電話得知,楊兄正撰寫一部香港戰前報刊所出特刊一書,聞之不禁雀躍。勾沉香港報業史料,楊兄不遺餘力,唯聞執筆甚緩,不知何時殺青云。

 楊國雄原香港大學孔安道圖書館館長。在職期間,搜羅香港史料幾到無所不鑽的地步,赫赫「戰功」,乃是把吳灞陵的藏書藏報藏刊,全搬到孔安道去。吳灞陵那批資料,正好填補了當年香港報刊史的空白。

 又如書中有篇述《香江晚報》者,我踏遍廣州各大圖書館,都未得見,孔安道卻存有許舒博士捐贈「諧部」合訂本一冊,所收由一九二二年四月二十八日起至一九二三年二月十一日止,這當是楊國雄的「戰績」。丁新豹在〈序〉中,指楊國雄「上窮碧落下黃泉,動手動腳找東西」而豐富了大學圖書館;移民加國後,這種精神仍不倦,足為各大圖書館的典範。

 說回《香江晚報》,單憑「諧部」,不足以窺見它的全貌,但「諧部」的內頁,仍存有「莊部」的新聞,提供了不少那個時期的資料;最為特別的,行文雖用淺白文言,轉述人物說話時,往往採用粵語;對粵港人來說,更見神韻,更見親切也。這種報道方式,輒為香港一些報紙襲用,至今不衰。

 《香江晚報》創辦和結束經過,楊國雄搜獲的資料至為豐富,由人事組織、人事變易,甚至社址,都備極詳盡,方便了不少研究香港新聞史者。

 另如介紹《有所謂報》和他的創辦人鄭貫公,是我迄今所見最為詳細者。我任教「香港新聞史」,這兩篇文章都向學子鄭重推薦。當然,《有所謂報》很多學者都有專章專節提及,卻無楊國雄的「精」;至於述說《香江晚報》那篇文章,則是只此一家,別無分店可供參閱了。

 《香港身世文字本拼圖》分為「專著」、「報紙」、「期刊」等輯。可惜,在「報紙」那輯裡,除《有所謂報》和《香江晚報》外,只寫了《華字日報》和《循環日報》的紀念刊而已,以楊兄所目睹過的資料,當不止此,但正如他在〈前言〉所說「生性疏懶」,致久無新作,望其「的」起心肝,新著盡快脫稿,以饗讀者。

 書名初看甚怪,然縱觀全書,卻覺甚有意義。在「專著」部分,介紹了香港第一部有關香港的中文專書《香港雜記》,更有〈香港睦鄰史——《香江酬酌集》〉和〈香港戰前社會的實錄——《香港巿政考察記》〉,另如有關古廟、蓄婢史、百貨公司等文字,當可為香港早期的身世,勾出了拼圖式的影像;此外,期刊部分介紹了不少香港早期的婦女雜誌、工會刊物、鄉族刊物、校刊、文藝雜誌等等,楊國雄為港史尋蹤,盧瑋鑾說他是「先行者」,確是至言。

相關新聞
百家廊:Charles 在印度山區(下) (2009-11-21) (圖)
翠袖乾坤:伍卓琪叔叔 (2009-11-21)
海闊天空:成也敗也新生代 (2009-11-21)
琴台客聚:香港史尋蹤 (2009-11-21) (圖)
杜亦有道:所費無幾 (2009-11-21)
隨想國:命 運 (2009-11-21)
詩幻留形:反嘉年華的壯美 (2009-11-21)
百家廊:Charles在印度山區(上) (2009-11-20) (圖)
翠袖乾坤:他們都有失尊貴身份 (2009-11-20)
一網打盡:祝你好運 (2009-11-20)
琴台客聚:從事於一物 (2009-11-20)
生活語絲:三十年不變 (2009-11-20)
扶林晚風:閱讀決定人生 (2009-11-20)
寫我遊情:埃及的中文 (2009-11-20)
百家廊:悠悠古香路 漫漫兩岸情 (2009-11-19) (圖)
翠袖乾坤:裸照快閃 (2009-11-19)
海闊天空:觀靈鳥測天機 (2009-11-19)
琴台客聚:拖一時得一時 (2009-11-19)
杜亦有道:地位最高 (2009-11-19)
師人物語:軟實力.硬實力 (2009-11-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