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政恆
今夜,是屬於台灣的,因為胡德夫的歌聲。幾年以前已反覆聆聽過他的《匆匆》,向朋友推薦過這張唱片,寫文章評介過他的音樂,在電影《練習曲》裡瞥見他的面孔,終於因為光華新聞文化中心舉辦「台灣月」文化活動的緣故,胡德夫來到香港,我終於有機會聽他的現場獻唱。
胡德夫與投映的紀錄片孜孜地解說七十年代西方民謠進入台灣的背景,一切必然地細說從頭。演唱會由Joni Mitchell的名曲〈Both Side Now〉開始,胡德夫獨自一人坐在鋼琴前彈唱了一部分,又回到他的故事和經歷。他講說時的聲調徐緩,有許多停頓,好像陷入了很深很深的回憶裡,他提到Woody Guthrie、Bob Dylan和Joan Baez,而在我心目中,胡德夫跟他們的名字是連在一起的。他們都是時代的民歌手,唱出了樸素的歌聲,貫徹了自然而詩意的風格、生活化而不妥協的態度。
時間一直往前走,胡德夫跟李雙澤和楊弦一起創作、「唱自己的歌」,由西方民謠回到本土的歌曲,跟當年的藝術家、老歌手、作家和創作人如陳達、楊逵、洪通、席德進、賴聲川、林懷民互相呼應,推動著台灣本土的文化藝術。演唱會中胡德夫不假修飾地唱出了楊弦的歌、余光中的詩〈鄉愁四韻〉,也接連演唱李雙澤的歌〈我知道〉、〈少年中國〉和〈美麗島〉,似乎胡德夫想將我們帶到那一個昔日純真的民歌年代。(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