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欣欣
文/攝:梁小島
由香港當代文化中心籌辦的MaD(Make A Difference)「變則通」計劃推出「MaD模」,設計藝術工作者Vincy(梁欣欣)是其中一位。之前的「模」突出的是個「」,那麼,「MaD模」可以mad到哪裡?
Vincy出生時,因生產意外,使她患上大腦麻痺症,即腦神經因缺氧受到永久性損傷,令她的四肢與語言活動功能出現障礙。「小時候不斷的出入醫院,做物理治療和言語治療。」見到Vincy本人,留着男孩式短髮,雖然身形瘦小,但樣子十分精神。她已可以很流利的表達自己,雖然語速比常人稍慢。
住院的啟示
2000年,是20歲的Vincy(梁欣欣)記憶深刻的一年。發生了人生的幾次大考驗,有身體上的,也有心靈上的。
從特殊學校完成中學教育後,Vincy又報讀了IVE(香港職業教育學院)夜間部的工商管理證書課程,作為獨生女的她本來希望將來能找到一份穩定的工作,重要的是,可以贍養父母。
但Vincy遭遇了一次交通意外,「不算嚴重,被車撞倒,只擦傷頭皮,扭傷了腳。」但是一個月後,她再次發生意外,「那天我拎着很重的一沓書下樓,一不小心腳一軟,就從樓梯上滑了下去,我聽到『啪』的一聲,心想,大鑊了。」入醫院檢查,大腿韌帶撕裂加上骨折,舊患新傷,無法起身,無法彎腳。
「住在醫院的那一段日子,剛好讓我有時間和空間去想前途的問題。到底,我是不是真的想讀商科?」Vincy想起了設計。之前嘗試過報讀,會考成績沒達標,加上身體條件特殊,她被拒之門外。入院後,Vincy突然越來越不甘心起來。
出院後她找到學校想轉科,結果雖然又是否定,但還是給了她一線希望,「學校說,除非我商科第一年拿到distinction。」「那一年當然過的很辛苦,但我最終還是達到了要求。」Vincy說起來,依然很興奮。
用鏡頭看世界
Vincy沒有繪畫功底,更不是藝術科出身,為什麼那麼相信自己的選擇?情緒當然經歷過高低。
「第一年我也很擔心,手腳不靈活,做功課會做得很慢。也被人說過作品差,而且那時候我尤其喜歡同人比較,一看到同學做的好作品,我也會動搖。」直到她發現了攝影。「我發現我可以用攝影表達自己,操作起來也比較方便。」雖然這麼說,Vincy最初拿起照相機,因為肌肉無力,手震得很厲害。「我以前也怕畫畫,因為線條從來都畫不直,我的一位老師就鼓勵我,說畫不直的線條也有意義。攝影也是這樣,因為自己的條件,反而讓作品帶上了個人色彩。」
Vincy喜歡攝下身邊的日常小物,從小到大都住大角咀,看到舊物一點點消失,她正好一點點記錄下來。她的攝影和文字集《從小角度看大角咀》,從她的畢業作品發展而來,也將會結集出版。對她而言,一切似乎都在從不可能變為可能。
現在她是展能藝術會的兼職藝術助理,會帶領親子班的藝術教育,看到那些和常人略有不同的小朋友,她的感觸總是特別深,「我是一個過來人,非常了解他們的不安和擔心,如果能鼓勵和幫助他們,我會覺得做人就很開心,有意義。」Vincy後來更迷戀上用木板繪畫、做裝置藝術,希望利用設計的元素放入藝術創作中。Vincy一直在訪問中興奮的笑着,我相信她是一個一直向前看的人,但她也流露了作為藝術工作者的尷尬,問起從來沒有離開過香港的她,如果有一日可以去旅行,最想到哪裡?「法國!」回答完後,她又不好意思起來,「現在顧自己已很緊迫,將來還想報答父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