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人物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彭立斌 進入太陽能時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1-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城客列傳

文、攝 梁小島

 去年年底的哥本哈根世界氣候峰會,再次令環保新能源的開發和使用顯得迫在眉睫。人類活動對環境的破壞已經是老生常談,現在需要做的是在資金技術方面的具體實踐。新興的太陽能產業,似乎空間無限,但成本、技術等實際問題,仍是對商家和電力專家的考驗。

 彭立斌在2007年初,第一次接觸太陽能時,並不太以為然,不就是燒燒熱水麼?那時他已經在發電行業幹了20多年,除了傳統的火力發電行業外,他還做過煤電聯營,對於新能源,他只熟悉風力發電。如今,作為中國在自行製造非晶矽基薄膜太陽能組件的生產設備及供應整線生產方案領域領先的供應商,彭立斌現為鉑陽太陽能技術控股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不過,這次換成他為電力專家的同行們解釋,太陽能的應用,遠不只是「燒燒熱水」這麼簡單。

火力發電的污染

 「後來我上網一看,發現國外清潔能源的概念已經非常發達,在技術上,他們甚至已經解決了代替傳統能源發電的地步,只不過成本很高。」從小在水力發電廠長大,後來從事電力行業,對於火力發電對環境的污染,彭立斌深有體會。「93年我們曾到重慶一家火力發電廠去考察,那是中國第一個脫硫電廠。有一段時間重慶的陰天和粉塵特別多,使用上脫硫技術後,粉塵減少了3分之2。但其實火力電廠本身排放的二氧化碳已經在影響環境,這個是無法避免的。」

 火力發電成本低,國家目前的電量,有8成仍需要靠其提供。有的城市規劃,電廠距離市中心不過30公里以外,有的甚至在市中心。「有一段時間說深圳的馬灣和蛇口地區下酸雨,根本原因就是有南山熱電廠的存在。」中國經濟發展迅猛,資源消耗驚人,「我在廣東電力系統時,每年的新裝機容量也就是1千萬千瓦,到我2000年去北京時,每年便成了3千到5千萬千瓦,增長了5、6倍。難怪發達國家會指責中國對環境的破壞。」

提高太陽能的轉換

 彭立斌和他的團隊目前致力於降低太陽能電池的成本,「太陽能發電目前的轉換率不高,要代替主力發電部分不太可能,但我們可以爭取接近調峰機組的發電。」他說,目前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是百分之8,就是在25度的溫度下,每平方米1千瓦的太陽能輻射強度,1平米發80瓦度電。「如果提高到每平米120瓦,效率就提高了3分之一,成本就會隨之下降。」但對於整個發電行業來說,太陽能的發電量仍然微小,而更重要的是,如何將太陽能產業真正與發電行業的要求結合,彭立斌以往的經驗就顯得重要,他意識到,要盡可能提高太陽能的轉換效率。

 彭立斌現在的研發技術團隊,有在美國研究太陽能薄膜電池技術長達20多年的華人專家作為帶頭人,也是令彭立斌對公司能避免被人抄襲的信心所在。「我們支出最大的部分就是在研發。」彭立斌剛開始沒有想到公司08年成立後會有那麼迅速的發展,直到有業績,才與香港公司合作上市。彭立斌對在行業未來的領先,信心十足。

相關新聞
「文化葫蘆」裡的霍天雯 (2010-01-20) (圖)
彭立斌 進入太陽能時代 (2010-01-20) (圖)
卓伯棠 開創下一個 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2010-01-13) (圖)
城客列傳:莊明達 沙畫我第一 (2010-01-13) (圖)
區惠蓮 我不犀利 只是很單純 (2010-01-06) (圖)
區惠蓮小檔案 (2010-01-06) (圖)
城客列傳:雨希的出版冒險 (2010-01-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人物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