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日本「豐田」汽車,好不容易前年開始爬上了世界汽車企業一哥位置,坐不暖席,禍起眉睫,據說油門加速器有問題,全球回收四五百萬輛以上新舊型汽車,影響範圍遍及歐美,「一哥」位置岌岌可危。
這一役,肯定又將列入「哈佛」肯尼迪商學院及「賓大」華頓學院的MBA教材。「豐田」緣何陷此困境?危機處理是否恰如其份?如今「止損點」在哪裡?
日本和美國是我們傳統所說的「不是冤家不聚頭」,興是美國、衰也是美國。美國黑船轟開日本閉關自守的大門,促成明治維新;當日本猛然崛起、野心勃勃向外擴張,美國轟炸機的兩粒原子彈,又立時爆破了日本的好夢。
過去一百年,日本人夢寐以求超越美國,這個情意結令日人付出莫大代價。上世紀中,日本趁美國受困越戰,幾乎取美國全球經濟一哥地位而代之。敗守次席,個別企業仍然進軍美國,爭一日長短。電器生產、汽車製造,都要立足,甚至征服美國。
「豐田」本來是個成功例子,在美國設廠、採用美式生產信念和市場推廣手法,結果,總體全球銷售攀上全球第一!可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外判零件製作,不錯可以減低成本,卻犧牲了品質管控。統一零部件,的確節省成本兼生產時間,始料不及的是,出問題時卻牽一髮動全身,需要全球收回幾百萬輛各型汽車,連累上千上萬代理車行全部停擺,無車可賣,影響空前,損失難以估量。 (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