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台北市書展上的電子閱讀展區。
文:張俊峰
蘋果推出平板電腦iPad後,因為其中包含了電子書(ebooks)的功能,就像在電子閱讀這個領域裡放入一頭更兇猛的獵食動物,整個領域更趨活躍。
對電子閱讀稍有關注者,會從最近半年的一些新聞(或舊聞)事件中發現端倪——中國出版集團、中信出版社、浙江聯合出版集團等國內多家傳統出版社以及盛大文學、中文在線等文學網站與中國移動簽約,成為手機閱讀的內容合作夥伴。中國移動手機閱讀基地計劃5年在浙江投資5億元(2009年9月);蘋果與出版商協商,讓出版商為授權的電子書定價,預計將改寫出版業盈利模式(2010年1月);台北書展上電子書和電子閱讀器成為重點,「副總統」蕭萬長專門去體驗數碼閱讀,遠流出版社即將推出一部「遠流金庸機」(2010年1月);亞馬遜因為與出版商麥克米倫公司的價格糾紛,已經從其網站上撤下該公司出版的所有電子圖書,承認雙方對於電子書價格制定的談判失敗(2010年2月)。
電子閱讀已經成為潮流所趨。
iPad與kindle的對沖之戰
亞馬遜網上書店推出電子閱讀器kindle後,逐步佔據了世界電子書市場60%的份額。kindle的優勢在於:一,快捷方便的下載方式,一本紙質書若獲得出版商的授權電子化後,kindle使用者可以在付費後60秒內下載到閱讀器上閱讀;二,價格優勢,亞馬遜採取自主為電子書定價方式,電子書價通常為紙質書原價一半,最近為推銷kindle,更把硬皮暢銷書電子版定價為9.9美元;三,亞馬遜本身擁有對出版商議價的強勢地位,並擁有龐大的潛在電子書資源,讀者可以下載購買到品種豐富的電子書。
蘋果以iPad進入市場後,對亞馬遜的kindle構成劇烈衝擊。kindle只是電子閱讀器,iPad則是包含了電子閱讀功能在內的多功能平板電腦;蘋果的產品具有kindle所沒有的品牌魅力及號召力;出版商對亞馬遜一直有種敢怒不敢言的弱勢地位,在電子書銷售方面,由亞馬遜自主定價,利潤雙方為五五分成,出版商利潤薄弱,而蘋果採取雙方協議並由出版商定價的方式,電子書價格高於亞馬遜,出版商得到七成收益,蘋果佔三成,出版商可以依靠蘋果來增加對亞馬遜的談判籌碼。但iPad的弱點在於目前不支持多功能運行,每次只能運行一個app程序。
在YouTube上有一套諷刺短片,《Hitler resopons to the iPad》,希特拉很想買iPad,但將領反對說,iPad不支持多功能同時間運行,希特拉大怒,把iPad一頓臭罵。裡面有句台詞是:「電子書?如果我要看電子書我幹嘛不買kindle?」如果從閱讀器功能而言,kindle的確已經足夠,但蘋果系列產品的優勢從來都在於「化腐朽為神奇」,把同類產品既有的技術發揮到最佳狀況。如果在iPad的升級版本裡可以把不支持多功能同時運行的缺憾彌補,那麼平板電腦的模式對單一閱讀器kindle的衝擊將是毀滅性的。
不信的話,不妨看看蘋果的產品iPod和iPhone對音樂和影音下載概念起到的決定性影響。如果蘋果的iPad能夠平衡亞馬遜書店長期以來對出版商利潤的壓制,出版商的利益得以鼓勵,那麼無論出版社、報紙、雜誌,都會因為電子閱讀的增量而獲得多年積弱後的一個振作機會。
中國內地另闢蹊徑
以iPad和kindle來說,兩款產品最吸引讀者之處,在於可以即時在線購買資訊產品。中國內地由於資訊方面的限制,即便購買到這兩款產品,也未必能享受這方面的最大優勢。
但中國有自己的解決之道,如上文中提到的新聞,重量級出版機構、網絡文學網站與中國移動合作,推出中國版的手機閱讀,雖然不能與國際接軌非常遺憾,但也自成體系。
相比起來,國產電子閱讀器如漢王等的運作觀念就相對滯後,還停留在把數量眾多的名著在出廠時綁進閱讀器的階段,這種相對靜態的產品雖然可以滿足許多中國讀者的需要,但當整個電子閱讀趨勢已經升級到在線模式,可以不斷更新內容,靜態的內容就會對讀者失去吸引力。
中國內地最大的網路書店之一99網上書城,其主體公司上海九久讀書人公司為一家民營出版公司,主要做外版小說的版權引進和出版,目前他們也利用99網路書店的資源在開發自己的電子書平台以供人下載。該公司董事長黃育海接受本報記者訪問,當被問到電子書的概念在中國內地的接受情況時,他說:「國內電子書發展很緩慢,使用客戶非常少。以我們公司為例,兩百多人的出版公司,沒有一個人使用電子閱讀器。國家新聞出版署公佈的數據也有非常大的水分,說有幾百個億的產值,其實他們把網路遊戲也算進去了,電子書的產值不會超過兩到三億人民幣。」
據黃育海說,kindle閱讀器在中國內地算是剛剛開始,因為國內沒有合法的電子閱讀平台可供下載。「盛大文學,中文在線等,大多是讀者自己寫的作品,水平良莠不齊。能供下載的也是版權保護期已經過去的。」另外,他也提到,國產閱讀器不具備下載新書功能是個缺憾。「但我理解製造商,因為中國並沒有提供新書下載平台。」他說。
現在99網上書城利用自己已經擁有的三四百種新書簡體中文版權,正與外國版權方商談電子版授權。計劃採取分步走的方式,先搭建平台,可以讓讀者在線下載到個人電腦,其次是與電子製造商合作,鼓勵對方推出設置下載功能的閱讀器。
但無論是手機閱讀也好,開發新的電子書平台也好,由於資訊限制,中國內地的電子閱讀內容,注定不能完全與國際接軌。此外,中國版權保護不力、盜版猖獗、普通消費者在付費問題上的觀念,也會令中國內地有心發展電子閱讀平台的出版商感到沮喪——這一點恰恰與美國相反。除非我們注意到的出版業巨頭、電訊業巨頭合作推出的手機閱讀計劃能順利實施,以此來強力推進有政策保障的電子閱讀潮流,強勢衝擊目前還分散、不規範的積弊,使之向良性方向轉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