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梁天佑及徐麗芳
有沒有想像過,香港人每天產生的廚餘已可裝滿200個貨櫃?有研究顯示,有近九成受訪香港人有吃剩食物習慣,原因是食肆供應食物的份量太多,超越一般人的實際需要。有團體便倡議食肆按食物份量定價,向吃剩食物的客人徵收罰款。但當然,大部分食肆都不敢得罪客人,又擔心客人投訴份量過少、反指責它們欺哄客人。調查指,有些廚房師傅更討厭客人叫「少飯」,因為會加重他們的日常工作。
第二個浪費食物的主因,就是食物不好吃。本港物質生活豐富,「難吃」便成為棄掉食物的其中一個「最理所當然」原因。以往經濟未發達時,很多香港人都會帶飯盒上班。製造業北移前,很多人都在工廠工作,工人很少外出午膳,大家都只是帶飯盒上班。當時生活困苦,很多工友都會互相分享飯盒。外出午膳,也是浪費食物的其中一個因素。食客一般認為桌面的食物是屬於食肆的,隨便丟棄也與他們無關。近年,本港小學陸續推行全日制,很多小學生都需在校園內進行午膳。可是,小學生自制能力有限,很多更有偏食習慣,出現大批浪費食物的人口。多年來,政府和綠色團體均努力提倡珍惜食物,但浪費情況仍持續嚴重。
讓年輕一代珍惜食物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感受到飢餓的「味道」,饑饉活動便是讓他們親身體驗的好方法,讓他們知道和自己同齡飢餓人口的慘況,喚起他們的同情心也是有效方法。有研究發現,飢餓兒童不單身體生長受阻,而且智力發展遲緩。營養不良造成大量兒童夭折、失明、失聰等身體殘障。兒童成長有賴吸收食物中營養,長期挨餓、身體吸收不到足夠營養便會嚴重阻礙他們成長。向學生展示一些殘障兒童照片,比向他們講一小時課更有震撼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