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兩地銀行業受息差收窄壓力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審計)李嘉林(左),與另一合夥人(金融服務)華馬田。本報記者涂若奔 攝

 【本報訊】(記者 涂若奔)內地通脹預期持續升溫,市場揣測人行很快將會加息,再加上中央有意收緊信貸規模,令不少分析擔憂內地銀行今年業績受到影響。不過,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金融服務)何玉慧就認為,中央無意在宏調層面採取更多激烈措施,僅會進行「輕度微調」,預料對內銀盈利狀況不會造成很大衝擊。她並指出,內地銀行雖然面對息差收窄的壓力,但情況總體而言好過本港銀行。

 何玉慧昨日於記者會上表示,內地現時已有通脹壓力,經濟上亦有少許過熱跡象,相信人行今年遲早都會加息,並會盡力控制信貸規模。不過她同時指出,信貸不可能大幅減少,一些銀行反而有可能增加信貸來賺取息差,尤其是在個人貸款領域,她指內地銀行目前佔比僅約2成,遠低於本港的6成水平,預料未來有進一步增加的空間,並且將會成為帶動內銀股增長的主要動力之一。

內銀個人貸款有增加空間

 至於本港銀行,何玉慧指由於息率追隨美國,今年亦會面臨息差收窄的壓力,但壓力不及去年大,再加上股市回暖令投資環境好轉,多數銀行的撥備損失亦有所改善,對今年業績均會有正面幫助。她又認為,個人及企業貸款、財富管理產品及貿易融資等傳統業務仍將是本港銀行的增長動力,預料一些簡單的投資產品今年將會較受市場歡迎。

 另一合伙人(審計)李嘉林亦表示,去年內地銀行在房地產業務有大幅增長,但不良貸款及貸款撥備未有增加,貸款質素亦未有變壞。不過隨着中央近期連番出招調控樓市,預料今年在貸款數額及審批方面均難免受到影響。他稱,由於中央對資本充足比率及存貸比率均有嚴格規定,故內地銀行今年未必會再積極爭取貸款增長。

上市銀行去年純利780億

 根據畢馬威昨日公布的統計數據披露,已公布業績的本港上市銀行去年合共錄得780億元的稅後凈利潤,較08年上升18.4%。若不計算該兩個年度的投資減值準備或撥回,除稅前利潤實際下降約10%。貸款業務共計增長6.3%,但由於利差收窄,凈利息收入下降11%。而資產負債和客戶存款就分別增長4.1%和11.2%。

相關新聞
中央趕絕炒家 買樓禁轉名 (圖)
廣州多家銀行暫停房貸
內地禁保險資金投房地產
大行:08慘況料不會重演 (圖)
電訊股發力 港股重越20天線 (圖)
福建炒家求套現 急沽8伙領都
內地首季樓按餘額增53%
置富掛牌 股價較星微升 (圖)
按證:按保或減逾三成保費 (圖)
奧園:不信一棒子打死樓市 (圖)
綠城、奧園09年業績表 (圖)
東航冀負債率降至70% (圖)
東航業績 (圖)
銀河娛樂虧轉盈賺11.5億
中移動首季純利254億增1%
兩地銀行業受息差收窄壓力 (圖)
大唐發電百億拓非電業務
雅居樂發5億美元債
新濠擬悉售御想國際
花樣年擬購桂林商住地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