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0年4月2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財經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企淡出廣交會進口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4-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嚴控產地來源 會期設置不合

 為平衡貿易順差而設立的廣交會進口展至今已舉辦七屆。不過,隨著進口展規模逐年擴大,參展的香港企業數量卻從首屆位居展區第一的89家,到第四屆跌出前五名,再到本屆僅剩25家,參展企業逐年減少。從記者採訪獲悉,嚴控「產地來源證」、內地採購商不多、會期設置不合理產品難對接等原因,致使港企逐漸淡出廣交會進口展區。 ■本報廣東新聞中心記者 唐苗苗、古寧、沙飛

 2007年4月舉行的第101屆廣交會首次設立進口展,展區內「香港館」吸引89家有意拓展內銷的港企進駐,參展企業數量位列進口展區第一。然而,到第二屆進口展,港企數量急劇下降近50%至49家位列第四名,第三屆46家位列第三,第四屆開始,港企數量已跌出前五名,而到本屆廣交會的進口展區,「香港館」僅有25家企業共40個展位。

內地設廠港商拒門外

 據「香港館」的組織方香港貿發局稱,從第二屆進口展開始,展區嚴格要求參展產品的「產地來源」必須是海外,為港企銳減的主要原因。香港貿發局華南區首席代表何建榮(見圖)指出,九成加工貿易港企的廠房都設在內地,他們的產品都是「中國製造」,這使得他們都被進口展區拒之門外。記者了解到,雖然有商會曾就此問題向國家商務部反映,期望放寬條款,只要是香港公司的產品便可入館展示,可惜至今未獲回應。

 其次,何建榮稱,雖然廣交會不斷加大力度邀請內地買家參加進口展,但目前出現在進口展區的絕大多數仍是海外採購商。本來港企也可借進口展進行境外市場的宣傳,但展期設置不合理進一步減少對港企的吸引力。目前為止,進口展只在廣交會的第一期開設,而廣交會第一期出口展往往只展出機械、電子、建材類產品,到來的採購商無法與港企主要展出的輕工類產品對接。

採購商直接工廠落單

 參加本屆進口展的香港浩記朔鉤公司經理黃覺民告訴記者,今年進口展區的客流量明顯增加,但成交效果仍不理想,因為他們生產的朔鉤屬於禮品類,而禮品類的採購商只有在廣交會的第三期的禮品出口展才會來。

 黃覺民還稱,越來越多的海外採購商直接與內地工廠對接,也是進口展港企減少的原因。黃覺民在內地有工廠,以前的訂單都是香港貿易公司接單後轉給內地工廠生產,而現在外商都是直接聯繫其內地工廠出貨。另外,電子商務日趨成熟,客戶可以足不出戶就達成交易,不必再千里迢迢親自前來參加展會。

擬下屆擴至舉辦三期

 記者了解到,廣交會方面已經在研討調整進口展格局的可行性,最快從下一屆廣交會開始,進口展就會調整為舉辦三期,與出口展相對應。此外,何建榮也希望,廣交會方面可以通過提供便利、加大補貼等措施,吸引更多內地採購商,真正達到促進口平衡貿易順差的目的。同時,他也希望廣交會能放寬對「產地來源證」的限制,讓更多的港企能參展。

相關新聞
鄭汝樺警告 不遵指引禁售樓花 (圖)
兩地嚴打炒樓 地產股當災 (圖)
夏佳理強調修改章程無陰謀 (圖)
昂納光傳超購逾200倍
規管新招公布 一手樓僅銷10伙 (圖)
抽水陸續來4公司籌122億
李國寶大增花紅惹爭議 (圖)
中海集運料今年增收30% (圖)
富達︰中印經濟增長料超8% (圖)
中海外9.6億購澳門地
鉑陽太陽能虧損擴至1.2億 (圖)
AEON全年少賺12%至2.6億 (圖)
中燃氣撤回收購中裕燃氣
金衛醫療夥美資 內地組醫保信息公司
太平洋航運首季船租增20%
利福內地店生意錄雙位增長
中國建築首季經營溢利2.5億
廣深鐵路末期賺13.6億增11%
廣州廣船首季淨利增23%
港企淡出廣交會進口展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財經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