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陳廣源為癌症康復者拍照,感受到他們的樂觀積極態度。
負責為《平凡?不平凡!》書中大部分康復者拍照的資源攝影師陳廣源,曾在本地多間報館工作,因與CCF的心理學家袁雅儀相識而接觸這次拍攝工作。他在拍攝前亦做足準備工夫,熟讀由會方提供的康復者的背景資料,然後為康復者拍照,「沒有跟他們相同的心路歷程,不容易完完全全的代入,唯有以同理心,盡力把照片拍好,說出他們的故事。」對他而言,也是一項新挑戰。他自言近年較多從事商業攝影,這次的拍攝工作接近他昔日從事的老本行——新聞攝影工作。
陳廣源喜歡紀實攝影,所以在拍攝兒童癌病康復者時,不喜歡「先入為主」,「這跟商業攝影不同,我們日常生活所見的照片,背後很多都有着商業動機,吸引消費者,引導他們購買某些產品,這些照片是經過計算而拍出來,即使拍時沒有計算過,事後也可以修改,尤其是在這個數碼化年代,修改照片非常容易,相片的真實性大大下降了。」
感受到康復者樂觀積極
為癌症康復者拍照,他更着重與他們的互動,以求做到真實紀錄,反映每個人的生活。拍攝時間,短則半日,長則分兩三次拍,「多點跟他們溝通,還要留意他們的情緒和狀態,有時候會遇着他們情緒不太穩定,或者不在狀態的時候,便需要時間等待或留待下一次再拍照。當你了解他們的生活時,自然能拍出好的照片。」
拍攝期間,陳廣源對癌症康復者有了進一步的認識,自言在過程中甚有得着,「他們很多都是在小時候就經歷這樣大的病患,但他們樂觀面對生命,並不是說只會向你展露一下笑容,而是整個生命所表現出來的,對於生活上的問題,不是只有怨氣,而是抱着樂觀的態度,別看他們當時年紀很小,其實他們都很堅強。」言語間對他鏡頭下的每個年輕康復者都心存佩服。
拍下的每一張臉,陳廣源說他們本身就是不平凡,當中最感深刻的,是其中一位康復者家榮,由昔日癌症康復者,成為今天救人生命的醫生。身份的逆轉,更教人覺得世事如棋,以及看到生命中的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