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康民
在大型電視連續劇《北平戰與和》中,傅作義的女兒傅冬菊,在解放以後,改名傅冬,仍然過她平淡的記者生涯。
按常理,以起義將領傅作義的名氣,以傅冬菊的地下黨員身份,在解放後的北京,當上一官半職,是很自然的,但是她解放前是記者,解放後仍是記者,只是由此前的《大公報》轉到了《人民日報》。
據她在解放後和密友談話中透露,連續劇裡的許多情節都是真的。如她當年是和晉察冀城工部部長劉仁(解放後曾擔任北京市委第二書記)直接聯繫;如她利用父親的信任,從保險櫃中偷拍了許多國民黨的重要情報。
傅作義派兵偷襲石家莊,進而擬直取中共首腦駐地西柏坡,也是傅冬獲得情報上報劉仁。黨中央得悉情況,急調一部分主力部隊回防,並通過新華社發布消息,揭露這一陰謀。
至於美國人看到蔣介石大勢已去,企圖策動地方勢力直接與美國掛鉤,對中國分而治之,也是傅冬當時擔任翻譯得來的情報。
傅作義在解放戰爭中,雖有和談之心,但顧慮重重,猶豫不定,難下真正的決心。《北平戰與和》劇集中有細緻的描寫。傅冬一直堅持不懈地做父親的工作,真正是功不可沒。聶榮臻元帥在他的回憶錄中,高度評價了北平地下黨和傅冬的作用。
後來傅冬又被調到北京新華社分社工作,「文化大革命」中,她也受到很大的衝擊,是周恩來總理下令保護,她才逃過浩劫。
文革後,傅冬曾在一九八四年調來香港新華社分社擔任編輯部副主任,九○年又調回北京,大概那時她也已到退休年齡了。
一個出身於豪門的千金小姐,經過艱苦的解放戰爭,為黨為國家作出重要貢獻,解放後也只是默默地幹著她熱愛的新聞工作。但她得以善終,在那個動亂的時代,也算是幸運的了。
傅冬生於一九二四年,卒於二○○七年,終年八十三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