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明
立法會政制發展小組委員會日前舉行公聽會,本意是要聽聽公眾對政改的各類意見,尤其是「沉默的大多數」的意見,但公聽會卻被癲民兩黨的激進支持者「騎劫」,叫囂、拍檯、擲物、言語恐嚇,把議會當成他們的「衰仔樂園」。如此境況,「沉默的大多數」被迫選擇繼續沉默。有政壇老友與自明談起社會上的「激進派」和「沉默派」,坦言「激進派」雖然靠近乎恫嚇的手段贏得政治籌碼,但相比起這些人慣常「自我膨脹」和「自我發洩」,「沉默的大多數」更需要政府提供足夠的渠道和平台,鼓勵他們表達意見、宣洩壓力,「佢]可能習慣沉默,但唔代表冇意見;佢]可能習慣忍耐,但都有忍無可忍而爆發的一日。」
從元旦遊行衝擊中聯辦,高鐵撥款審議時衝擊立法會,再到日前的「大鬧公聽會」,「激進派」以推倒鐵馬為樂,以羞辱異見者為榮,以「我為主你為民」為目標,「圍、堵、噓、鬧」不斷升級。政壇老友形容,這些激進年輕人也許需要的是一種社會認同感,卻選擇用暴力招數去逼迫別人認同「佢]的唯一真理」,完全是一套「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哲學。這與民主社會簡直是南轅北轍。問題是,香港偏偏有癲民兩黨那些政治人物,將這些激進年輕人騙上自己的「政治戰車」,讓他們做自己的馬前卒。
激進暴力升級 離民主生活越遠
政壇老友直言,「呢欓F治人物,一定要揭露,唔可以姑息。」因為他們每一次用暴力手段,去爭取他們的所謂「民主」,香港距離民主的社會生活就遠一點。「民主係一種生活習慣、社會精神,唔只係有冇得『投票』咁簡單。最基本的,係大家都有守法的生活習慣;須N見表達上,多數意見與少數意見互相尊重,至少唔會損害其他人的表達自由。」但「激進派」現在爭取的只是民主的形式,而非民主的精神,這樣的「民主」是社會的滋養還是社會的毒藥,大家應該很清楚。
內地已故作家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數》一書中曾這樣形容:「在一個喧囂的話語圈下面,始終有一個沉默的大多數。」政壇老友說,香港社會在公社連日益壯大的激進話語圈之外,也有一個「沉默的大多數」,亦是令他真正憂心的一大群。「佢]唔想以暴力手段作宣洩,習慣沉默是金,但如果長期感覺被忽視、被壓抑、被損害,就會成為一個巨大的社會壓力煲。如果呢個壓力煲忍無可忍爆驉A衝擊力係可以大到難以估計;就算佢]因為失望而消極唔配合,都足以癱瘓政府施政。」
忽視多數意見 必構成施政衝擊
政壇老友以剛剛結束的「5區補選」為例說,這次補選有57萬選民參與投票,但更有超過8成、約280萬選民沒有出來投票。老友說,這些選民雖然沒有出來投票,但不代表他們不贊同發展民主邁向普選,但亦不能簡單地把他們歸類為認同政府的施政,更不能以為他們「奉旨」支持政府,他們中的相當一部分人,只是不認同癲民兩黨的激進政治人物和極端政治主張。政府實在有必要用心了解這些沒有出來投票的選民意見,爭取到他們的真誠支持,才能凝聚起推動香港政制向前走的巨大民意。
政壇老友說,在任何社會、在任何社會發展的階段,總有「激進派」,亦不乏暴力行動,但在成熟的自由法制社會,真正推動社會的力量還是「沉默的大多數」,他們才是政府管治、有效施政的力量來源。「沉默其實係有自己的語言,政府必須搵到呢種語言,以真誠的態度,建立一個真正可以釋放佢]壓力和發表意見的平台,畀佢]開心表達、暢所欲言。呢樣洁A係要真心同智慧去做,唔係『玩鋪勁』咁簡單鵅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