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地政總署及部分立法會議員對「天匯」交易事件的主要質疑,是恒基地產對撻訂買家只沒收樓價5%金額、沒有追收差價的做法不尋常。對於外界質疑,恒地發言人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恒地從事地產數十年來,一向絕少追討差價;至於只沒收5%金額,是依照政府《購買一手住宅物業的注意事項》中的有關指引來做;對於下周一會否派員出席立法會會議,發言人指正諮詢律師意見,暫無任何決定。 ■本報記者 梁悅琴
據悉,以往恒地售樓都曾有買家要求撻訂,該公司會盡量因應買家提出的困難提供協助,共同解決問題。如買家有機會成交,但要延期,或因未能賣出手上物業套現來達成交易,恒地會因應情況,容許合理的延期,或由旗下按揭公司提供過渡性貸款,利息以P+2厘計。即使單位最終撻訂,恒地也甚少向買家追討差價,且一般撻訂單位於半年內都可售出,樓市升溫時,重售的價位更高,發展商無蝕底,自然不用追收差價。
恒地發言人昨日亦再次逐點反駁外間的質疑。
質疑信件日期 李永達認看錯
李永達議員於會上質疑,為何有4伙未成交單位於4月8日才書面回覆恒地會延期至6月14日(恒地原予買家的最後完成交易時間為6月16日)成交,但恒地於4月7日在回覆地政總署信件中提到,有20伙未成交單位的買家已答應延期成交至6月14日,但其後有信件顯示,有4名買家於4月8日才提出延長成交期,為何恒地可以提早代客答覆。
恒地發言人表示,公司於4月6日回覆地政總署覆函中提到,有20伙未成交單位的買家已書面回覆恒地會延長成交期至6月14日,並非所有24伙未成交單位都已書面回覆,至於尚有4伙未完成交易單位的買家已口頭上回覆會延期至6月14日成交,但於4月8日才書面回覆。因此,恒地於4月14日再覆函地政總署時才表示,24伙未成交單位均已書面回覆,提出延期至6月14日成交。李永達其後亦承認,自己看錯了文件的內容。
對於質疑為何部分撻訂單位,包括以7.128萬元呎價售出的68樓A複式單位等的買家已支付10%甚至15%樓價,恒地一方面說難向空殼公司追收差價,但另一方面又將已到手的10%及15%訂金連樓價,只沒收5%訂金,而將其餘5%及10%退還,做法矛盾,由此認為恒地可能與買家有密切關係或有秘密協議,才會選擇較寬鬆的做法。
依足樓花合約 20伙殺訂1.3億
恒地發言人指出,該公司與天匯24伙買家有限公司簽約,全是根據政府預售樓花同意方案的標準合約。依據合約對殺訂的明文規定,最多只可沒收5%樓價,因此該公司已沒收20伙撻訂單位已付訂金總額1.333億元,並按規定以最優惠利率加2厘,即以年息7厘,收取4伙延期交易單位的過期利息,共約1,140多萬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