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培基
畢凡,聽上去好像是筆名。事實是父母在他3歲時便為他改了這名字。父親是著名工程師,母親是會計師。二人生下畢凡的前後,都已為他計劃未來,包括儲了一筆挺可觀的讀書基金,為了未來入讀名校,報名各項才藝課程準備就緒。
苦心經營 打造尖子
到了畢凡1歲半,剛學懂走路和簡單的兒語,父母決定帶他上西班牙語的play group。班上12位小朋友用西班牙語學習溝通和玩耍。回家後,英語老師已經來到,跟畢凡玩遊戲,寓遊戲於學習,營造完美語境。父親剛考了普通話基準試,晚上用普通話講故事給畢凡聽,哄他睡。
3歲時,畢凡的父母送他進國際學校機構管轄的幼稚園,校網定在九龍塘,包入有名小學。朋友A介紹鋼琴老師,畢母說鋼琴太普通,應學豎琴,父親教兒子打籃球,母說太粗野,要學網球,優雅與力量混合。
日文、西班牙文、英文、普通話、數學……都是畢凡的基本攻略。君子為體,尖子為用,「三歲定八十」,由此刻起,造就非凡一生。
這個故事的開端都是現今香港的眾多父母一個小小的縮影。有學識、有經濟條件又願意負擔的家長,大部分都想子女在未來能成為尖子。上周筆者看過港台的電視節目,主題談及的正是這點。1歲半學日文、西班牙文、德文和法文,3歲學電腦、網球、芭蕾舞,聘請上門補習,家裡營造語境,生活有規律、有樂趣、有原則。
監獄式受訓 改造非薰陶
不一樣的監獄而已。子女不是被培養,而是被打造,不是受薰陶,而是受改造。甲家長也不想如此做,因為乙家長和丙家長如此,大勢而已,不如此行,子女未來的路便很難行。筆者的學校收讀中一和中四的學生時,家長拿著一大疊證書和獎狀來,證明子女實力超班,是尖子中的尖子。
筆者問了一句:「同學,你如何安排自己的課餘時間?」
「我會補習。」、「我會上日文、西班牙文、英文、普通話或者學習數學。」、「我參加了芭蕾舞、管弦樂……」
同學們,我說的是課餘時間,不是課堂時間。看來家長和你們都搞錯了。
證書獎狀 捨本逐末
筆者又問:「同學,你在這裡讀書的目標是甚麼?」
「考第一。」、「考上心儀的大學。」、「希望在校內和校外都能為校爭光,爭取獎項。」、「希望擔任校內一些班會、興趣小組或者學生會的主席,為同學謀福利,學習做一個好領導。」
同學們,我希望聽的是立仁和立德,不是校園的爭逐。看來家長和你們又搞錯了。 ■starstarkevin@live.h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