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Sir 資深英文教師
不知是這陣子的社會爭拗,還是熱得甚麼都像要融化掉的氣溫,把人弄得頭昏目眩。揮也揮不去的鬱悶,暫且避進書本世界,忘卻那糾纏不清的世道人心。筆者今次想推介兩本書,陪您度過紛繁炙熱的夏日。
2008年的「曼布克文學獎」(Man Booker Prize) 得主阿拉活德亞迪加(Aravind Adiga) 所著的《白虎》( The White Tiger) 是首選。「曼布克文學獎」備受國際認可,是頒給英聯邦國家或愛爾蘭作家的一項榮譽大獎,由1968年開始,每年選出一本得獎小說,得獎者有著名的作家如William Golding(1980)、Salmon Rushdie(1981)等。
《白虎》全書分成7章,是主角巴林於7個晚上寫給總理溫家寶的書函。巴林以「白虎」署名,意指出類拔萃的人。巴林寫信給溫總是因為聞說他會到訪印度,並想認識印度的企業家和聽取他們的成功之道,所以毛遂自薦,把自己的成功故事說給溫總聽。
揭印度光暗面 引領讀者反思
作者借巴林寫給溫總的信,說盡印度社會的畸形現象。政治家全是貪得無厭、私利為上的一群,連自稱為民請命的社會主義黨也是偽君子,收賄絕不手軟;警察見錢開眼,犯案者只要遞上賄款,定可逍遙法外;大企業家買通政客,生意必然興隆,稅可不交、車死人不必受審、買兇殺人全家也視作家常便飯。《白虎》把印度文化的光明和陰暗兩面呈現在讀者眼前。道德何去何從?公義怎樣彰顯?罪惡如何殲滅?沉重無比的議題,讓讀者反覆思考。
眨眼辨證能力 需經年月累積
Malcolm Gladwell的《Blink》也是很值得一讀的好書。書中用了很多實例證明The power of adaptive unconscious (適應性無意識能力) 的存在。一群博物館專家花了14個月,仔細研究一件大理石雕像,要找出究竟雕像是否公元前6世紀的出土文物。專家用了各種科學鑑證,證實雕像並非膺品,決定花巨資購買。在展出雕像期間,一位藝術史專家、兩位藝術博物館主任和一位考古學專家,只把雕像看了一眼,便憑他們的適應性無意識能力,說出雕像並非真品。
這種眨眼間(Blink)的能力,也稱thin-slicing,即power of the glance(瞄一瞄的力量),球員在球場、士兵在戰場、情人在情場,都用這方法,兩秒鐘便看出端倪,然後作出決定。當然,這方法也有出錯的時候。作者也列舉一些實驗和生活實例,道出thin-slicing的危險性。1999年4名美國警察開槍殺死一位無辜的黑人市民,便是因為警員的判斷基於錯誤的thin-slicing。作者這樣總結:"The task of making sense of ourselves and our behavior requires that we acknowledge there can be as much value in the blink of an eye as in months of rational analysis."(要認識自我和理解自己的行為,我們必須承認:眨眼間的判斷和長年累月的理性分析,具有同等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