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4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博客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西點•點心:從文字窺探文化點滴(二)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Facebook的風行令不同國家的語言都有機會被採納成英語。資料圖片

羅惠玲 香港中文大學專業進修學院 語文及翻譯學部導師

 上期專欄嘗試從澳洲經常使用的英語詞彙來看澳洲文化。其實不獨澳洲,英語在全球使用的趨勢也揭示若干社會文化的面貌,但卻大多被忽略了。

Web 2.0膺第一百萬個英文字

 全球語言監察組織(The Global Language Monitor)是專門分析全球英語使用趨勢的諮詢公司。該組織去年公布英語的「第一百萬個英文字」(the one millionth English word)是Web 2.0(新一代網絡產品及服務),其他角逐失敗的英語字詞有15個,包括了第999,999位的Jai Ho!,源自印度語(Hindi),作感嘆句用,意指勝利的喜悅;第999,998位的Noob,來自網絡遊戲社群(gamer community),用來形容遊戲新手(neophyte),語帶輕蔑(disparaging);第999,997位的Slumdog,來自電影Slumdog Millionaire(《一百萬零一夜》) ,用作形容住在印度貧民窟的人;第999,991位的Sexting,意指傳送含有色情內容的電郵或短訊;第999,989位的defriend,來自社交網絡如Facebook等,意指跟朋友在社交網絡裡中斷來往;還有第999,988位的Chengguan,源自中國「城管」一詞,《泰晤士報》解作中國地方執法者。

 要角逐「第一百萬個英文字」的必要條件是至少須被引用25,000次,引用時不但要有深度,更要地理分布廣泛。換言之,若來自印度語的Jai Ho!及中文的Chengguan只在來源地流行,而沒有在國際廣泛使用,都不能入選。

 這些新進英語字詞到底向我們揭示甚麼社會文化面貌呢?只要細心一點,便不難發現,很多這些源自非英語國家的詞彙,因為廣泛流傳在網絡世界,很快就變成通用語。當經濟發展深受全球化影響時,英語以及流行文化已深受網絡世界和新興國家的影響,不能倖免。

多元文化融合 中式英語湧現

 全球語言監察組織早在2008年便發表報告指「中式英語」會為英語引進很多新詞彙。這種說法不無道理。語言學大師David Crystal早在19世紀末就指出,由於越來越多人學英語,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數目一定會超過以英語為第一語言的人,而以英語為第二語言的人雖然能說流利英語,但其第一語言(母語)又定必影響英語的詞彙、發音、文法。學習英語的人遍布全球,加上科技發達,英語國家的文化再不是單一文化,而是融入多元文化特色的混合體(hybrid culture)。

 有些人認為,這種反映多元文化的英語,其實是語言受污染的表現。但當中國文化逐漸融入西方國家,越來越多人說kung fu(功夫)而不是說Chinese martial arts,說tofu(豆腐)而不是說bean curd。事實上,yum cha(飲茶)、feng shui(風水)、jiaozi(餃子)等詞彙早已成為英語的正規詞語,安坐在各大字典中。

 英語被污染與否,原沒有統一界線,一切端賴文化的演變而定。而文化中,又以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流行文化,最能帶動新詞彙的發展。

相關新聞
英語互動教室:How to Order Food in a Western-style Restaurant (2010-09-14) (圖)
海外升學秘笈:出發留學前 準備何其多 (2010-09-14)
西點•點心:從文字窺探文化點滴(二) (2010-09-14) (圖)
英語世界:Learn (2010-09-14) (圖)
計數話咁易:數學—宇宙語言 (2010-09-14)
獨立風骨:糧倉 Grains in Abundance (2010-09-14) (圖)
通識路路通:現代中國+全球化 對台政策新發展 ECFA促兩岸共榮 (2010-09-13) (圖)
ECFA商簽的原因、性質和內容 (2010-09-13)
大陸對台政策呈現新意 (2010-09-13) (圖)
國際反應 (2010-09-13) (圖)
想一想 (2010-09-13)
小練習 (2010-09-13) (圖)
參考答案 (2010-09-13) (圖)
延伸閱讀 (2010-09-13)
通識路路通:工潮迭起爭加薪 最低工資是妙法? (2010-09-10) (圖)
新聞背景 (2010-09-10) (圖)
資料一:近期世界各地的工潮行動 (2010-09-10) (圖)
想一想 (2010-09-10)
資料二:世界各地的標準工時 (2010-09-10) (圖)
資料三:不同持份者對最低工資水平的意見 (2010-09-1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博客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