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紫微徑》封面。 作者提供圖片
彥 火
與紫微楊茶敘,知道他的新著《紫微徑》(大山文化出版社)出版不到一個月,初版三千本便賣光再版。在這個市道不好的香港圖書市場,不禁令人嘖嘖稱奇。《紫微徑》雖是一部涉及術數的書,但作者信手拈來,深入淺出,箇中不乏人生哲理,趣味盎然。譬如本書第一篇文章寫的是《緣份》,讀後便很易引人共鳴:
有緣則聚,無緣則散,人與人之間相聚講究緣份。人與地也講緣份,所以說你住在什麼地方,也是緣份;人與物之間也講緣份,換句話說,你能擁有什麼東西,也是緣份。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可以知道,有些人你與他沒緣份的,縱使經常見面,也不會成為朋友,而相反的是有緣的話,相見一刻,已有相逢恨晚的感覺!
以上兩段話,說得言之成理。這就引出作者的立論:「不必歷盡滄桑,許多人都相信,人世間多少悲歡離合,緣聚緣散,因果相纏,都非人所能控制,似另有主宰存焉。」
紫微楊當然不是一般泛泛術數之士、相士,他是以紫微斗數聞名,所以以「紫微楊」冠之。他對術數研究,已進入精微的境界了。以這本書為例:既有八字、紫微斗數、玄空風水、鐵板神數、六壬數,更有奇門遁甲,其中「奇門遁甲」的篇章更是作者研究了頗長時間而又極少談及的一門術數。
紫微楊基本上是自學成家的。紫微楊的另一面是報人,姓楊名君澤。楊君澤在報界時間甚長,特別是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出掌《明報》編輯部主任—也是《明報》最興旺的時期。他主政編輯部期間,《明報》有不少版面是十分引人入勝的。如當年由魯金編的「街坊廣場」,知識性趣味性兼而有之,成為《明報》一大特色。今天《明報》老讀者談起仍然津津樂道。
除了普及知識版面,當年楊君澤遵金庸之命,主編「特稿」專欄。「特稿」每篇約二千字,被放置《明報》內頁頂端的四條字通欄,可見金庸的重視程度。
約二十年前,某次在《信報》寫專欄的楊八妹(張寬義)約飯局,介紹楊君澤給我認識,當時我在某大出版社任職。楊君澤當場約我寫特稿,我幾乎每周交一篇,竟然每一篇都獲刊登。文章內容包括我在紐約大學唸雜誌學的心得、當代中國作家風貌文章等等。
我在開始寫「特稿」時有點戰戰兢兢,因為既是特稿,又是查先生的旨意,很怕自己眼高手低。初時不敢主動下筆,只待楊君澤催稿才小心翼翼送交。寫了一段時期,楊君澤十分受落,我以後也寫得更得心應手了。
與楊君澤交往,可說是從作者與編者的關係到好朋友,期間也有二十多年了。楊君澤在《明報》時,應金庸之邀在《明報》副刊寫了一個「清室氣數錄」專欄。這個專欄很受讀者歡迎,也受到金庸稱許。當時結集成書出版,一紙風行。
楊君澤在《明報》退休後,也在其他周刊寫專欄。紫微楊之名越寫越響亮。後來便有不少香港大機構、台灣、東南亞及海外華人、商界紛紛找上門,讓他看風水。結果「紫微楊」之名不脛而走,報人楊君澤反而少人聞問。
紫微楊名氣大,但為人仍然保持低調和隨和,人緣極好,這也是筆者與楊君澤一交上便是幾十年朋友的原因。紫微楊與一般術士迥然不同,他對《易經》曾下了苦工夫,靠實學起家的,加上氣度恢宏,從不以世俗功利錙銖算計,為人豁然開朗,善待人,也容人,可以說,從他身上嗅不到一點江湖術士味道,更多的是文人和學人氣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