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1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來鴻:羅淵與《天地之誕圖》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作者(右)與羅淵在他的畫前合影留念。

趙秉欣

 國務院港澳辦貴賓室擴大之後,粉刷一新,只缺畫了。找誰畫呢?有朋友推薦藝術大師張仃,有朋友推薦著名畫家何海霞,還說可以帶我去他們家求畫。張仃裝飾的天安門、懷仁堂、勤政殿端莊典雅,何海霞的潑墨鋪彩氣象萬千,他們都是國畫界頂尖的高手,選擇哪一位呢?如果同時請兩位作畫,那麼把誰的畫掛在正面呢?正在犯難的時候,1993年6月的一個星期日,五位年輕的部隊畫家(郝愛平、魏守禮、張遠航、羅淵、王允豪)在中國軍事博物館舉辦「五人國畫聯展」,副館長傅玉春先生請我去參加開幕式,我欣然前往。儀式之後我仔細參觀了各位畫家的大作,看了兩遍,被羅淵的山水和魏守禮的梅花所吸引。羅淵的山水畫氣勢恢宏,魏守禮的梅花頗有王成喜的神韻。突然間,茅塞頓開,貴賓室的形象出現在我腦子裡了:正面是羅淵的山水畫;對面大門的兩側,一邊是魏守禮的梅花,一邊是王林旭的墨竹。我當即邀請羅淵和魏守禮為港澳辦貴賓室作畫。我對他們說,我能給你們的報酬只是一個展示你們才能的舞台。港澳回歸祖國的日期越來越近,來訪的港澳同胞越來越多,這個舞台也就越來越大。他們二位欣然答應。王林旭是我早先認識的朋友,我跑去找他,一說就成了。

 港澳回歸祖國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三位畫家激情澎湃,精心創作。不到兩個月,便收到了羅淵創作的《天地之誕圖》。畫面奇峰聳立,雲海翻捲,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剎那間喚醒了天地……。畫中題詩曰:「煙雲浴罷景更新,削壁騰空勢欲奔。世界大乎誰主宰,生平足矣此知音。奇峰向日披金彩,飛瀑臨川濺白銀。莫笑螢窗痴面壁,丹青百幅最交心。」王啟人副主任和柴東亮、李捆繩等同志看後讚不絕口。又過了半個月,收到了魏守禮的梅花和王林旭的墨竹,三幅畫各具特色,相得益彰。我委托好友鄭茂達邀請榮寶齋一位技藝高超的老師傅到港澳辦來裝裱,後面的工作是由李捆繩負責完成的,我就忙別的事兒去了。

 每當港澳辦領導在貴賓室會見來賓,電視鏡頭和報紙圖片,頻頻出現《天地之誕圖》。會見結束後,又有眾多來賓依依不捨,聚集在畫前合影留念。可以說,這幅畫見證了港澳回歸的過程。至今,《天地之誕圖》依然懸掛在港澳辦貴賓室,已經掛了18年,這大概也算是一項紀錄吧。

 有一天羅淵來訪,我們倆在他的畫前合影留念。

 從此,羅淵的創作猶如大江東去,一瀉千里。在當代青年中,能詩者多矣,能書者多矣,能畫者多矣,然詩書畫三絕者則是鳳毛麟角。《羅淵詩書畫集》的出版和多次在北京、廣東舉辦的《羅淵詩書畫展》令人眼前一亮,看到了希望。羅淵祖籍廣東興寧,1961年生於翁源,從戎15載。他自幼喜歡詩、書、畫,孜孜不倦,廣納百川,「詩學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蘇軾,書學張遷碑、川寶子、張旭、懷素,畫學宋人之大山大水及當代大師李可染、張大千、關山月、黎雄才。同時,又不斷強化自身的文學修養,從而孕育出既有傳統又有創新,個性鮮明,豪放沉雄,詩意濃郁的藝術風格。」(謝志峰語)他創作的中國畫《金湯永固》、《再振雄風》、《迎接新世紀的曙光》、《生命禮贊》、《凝聚》、《崢嶸歲月》、《松風助長吟》等多幅作品入選全軍和全國性展覽並獲獎。他善於作大畫,日雲山水,酣暢淋漓,氣勢雄偉,意境深遠。他出版了十餘種專集,發表了百餘首格律詩詞。他的詩意入畫,畫意入書,給人以美的享受。1997年他邀請海內外136位書法家書寫他的格律詩詞,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並出版專輯《聞韶軒墨緣》。2002年他邀請部分將軍書寫他的對聯,並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將軍墨緣》,以此為禮,告別軍營,從武警廣東總隊轉業,放棄中校軍銜自主擇業成為職業畫家。他以清淡文人為定位,日月君子之交,朝夕舞文弄墨,「經常翻閱唐詩宋詞,如品釅茗,隨意讀讀老莊句子,時有小悟。」「不足一年,盤點余所作之畫,超以往五年之總量矣。」(羅淵語)他建立了自己的畫室,名曰「聞韶軒」。「聞韶」一詞取自「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的典故。子謂:「韶」,盡善矣,又盡美也。我想這正是羅淵的藝術追求和人生追求的終極目標吧。

 我退休在家,孤陋寡聞,已有八年沒見羅淵的新作了,想必更上層樓。思念之餘,奉送幾句順口溜,祝羅淵賢弟繼往開來,努力攀登藝術高峰。

 翁源山水育英豪,

 羊城博覽樂逍遙。

 詩書畫印成大器,

 擊節同唱步步高。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禮教體制下的婚戀與男女關係 (2010-09-18) (圖)
來鴻:羅淵與《天地之誕圖》 (2010-09-18) (圖)
文化觀察:熱點詞評 (2010-09-18) (圖)
文化觀察:稿酬與時代 (2010-09-18) (圖)
歷史與空間:丞相制,說沒就沒了 (2010-09-15) (圖)
古今講台:皇帝祈雨求晴 (2010-09-15)
亦有可聞:漫說博士 (2010-09-15)
遊蹤:都江堰隨想 (2010-09-15) (圖)
開卷有益:現代婚姻的男式解讀 (2010-09-15) (圖)
來鴻:詠 菊(二首) (2010-09-15)
歷史與空間:蘇軾放歌超然台 (2010-09-14) (圖)
豆棚閒話:如果趙王也懂得「自慚」 (2010-09-14) (圖)
古典瞬間:宋太祖重新編修《百家姓》 (2010-09-14) (圖)
詞話詩說:買一送一 (2010-09-14)
來鴻:中秋(二首) (2010-09-14)
歷史與空間:明治日本使節團的歐美城市考察 (2010-09-11)
來鴻:崑曲的氣數 (2010-09-11)
文化觀察:《心術》:藝術對現實的妥協 (2010-09-11) (圖)
文化觀察:「語文回歸」比「魯迅大撤退」更值得思考 (2010-09-11) (圖)
文化觀察:從方舟子挨打說起 (2010-09-11)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