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中國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綜合能力大考驗 5大系統蓄勢待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09-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準備工作已全部到位。

 嫦娥二號任務是對中國航天整體綜合能力的考驗。目前,嫦娥二號的衛星、運載火箭、發射場、測控、地面應用任務五大系統已準備就緒,進入發射前的最後測試階段。

衛星系統--載荷更先進

 嫦娥二號衛星系統,主要負責繞月探測衛星嫦娥二號的研製工作。嫦娥二號與嫦娥一號同樣選用東方紅三號衛星平台,卻搭載著更先進的科學載荷。在對月科學探測方面,嫦娥二號CCD相機的分辨率將遠超嫦娥一號,其衛星數據傳輸速度亦將大幅提高。

 嫦娥二號還將延續嫦娥一號的科學目標,對月球表面元素分布、月壤厚度、地月空間環境等做更進一步的科學探測。

運載火箭--大推力直飛月球

 嫦娥二號運載火箭為長征三號丙(CZ-3C)運載火箭。長三丙火箭由三級液體火箭捆綁2個助推器組成,這種獨特的「非全對稱」構造,在中國長征系列火箭裡是唯一的。長三丙火箭運載能力為3.8噸,全箭起飛質量345噸,全長54.838米,不僅比發射嫦娥一號衛星的長征三號甲運載火箭高出2米多,其運載能力也提高了1.2噸。

測控系統--將經受高精度考驗

 嫦娥二號的測控系統,將負責運載火箭發射和衛星整個飛行任務期間的軌道測量、遙測監視、遙控操作和飛行控制,以及嫦娥二號衛星探測應用期間的任務計劃的實施與操作管理,並通過高精度的測定軌,為地面應用系統科學探測數據的處理提供軌道數據保障。

 嫦娥二號升空後,測控系統將分別從陸上、海上、空中乃至軌道上對衛星進行實時監控,有人形象地將其稱之為「風箏線」。據了解,在嫦娥二號發射前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對相關測控通信裝備進行大量更新。

發射場--「月亮之城」世界一流

 建立於1970年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是中國目前對外開放中規模最大、設備技術最先進、承攬外星發射任務最多、具備發射多型號衛星能力的新型航天器發射場。西昌也是中國唯一能發射低溫燃料火箭和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的發射場。

 截止目前,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已成功發射了58顆衛星。2007年,嫦娥一號衛星在西昌的成功發射,更令西昌有「月亮之城」的美麗別名。

地面應用系統--盡快給出科研成果

 嫦娥二號地面應用系統的總部設在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針對嫦娥二號的任務目標,地面應用系統進行的相關改造工作已全部到位,增強了數據接收能力,擴大了數據存儲量,並增強相關計算能力,確保對「嫦娥二號」海量數據的處理。地面應用系統總設計師李春來表示,將做好嫦娥二號科學數據處理的技術方案,盡快拿出科研成果。

相關新聞
嫦二專題三之一權威剖析 (2010-09-27) (圖)
專家解讀 嫦二奔月6大突破 (2010-09-27) (圖)
綜合能力大考驗 5大系統蓄勢待發 (2010-09-27) (圖)
星箭合一 核心人物已就位 (2010-09-27) (圖)
嫦娥一號二號奔月情況簡介 (2010-09-27)
72泉再噴湧 還濟南本色 (2010-09-26) (圖)
古泉留佳句 滄桑發幽思 (2010-09-26) (圖)
趵突泉趙孟頫(元朝) (2010-09-26)
墨泉湧動 (2010-09-26) (圖)
見到漱玉泉 想起李清照 (2010-09-26) (圖)
老戲迷日薄西山 新觀眾長期欠奉 (2010-09-23) (圖)
未來藝術路向 業界意見不一 (2010-09-23) (圖)
重金打造新劇 劇院首演遇冷 (2010-09-23)
落鄉賺得生計 品質卻難提升 (2010-09-23)
粵劇圈中人語錄 (2010-09-23)
粵劇二歎系列報道之二 (2010-09-22) (圖)
編劇人才斷層 好劇本難為繼 (2010-09-22) (圖)
過分倚賴移植外省戲釀惡果 (2010-09-22) (圖)
培養編劇 劇團責無旁貸 (2010-09-22) (圖)
幕後專業人才 全面匱乏 (2010-09-2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中國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