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戲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戲曲視窗:香港粵劇不重流派?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0-19]     我要評論

 忘記了是2007年還是2008年,內地負責撰寫申請粵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單」文本的工作隊來港搜集資料,民政事務局安排了學者、八和代表和粵劇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跟他們會面,了解他們的需要。見面時,工作隊的人說,撰寫香港、澳門和海外粵劇歷史部分,遇上兩大難題,一是缺乏完整和具學術水平的歷史資料,二是沒有流派的資料。我不了解澳門和海外的情況,但本地粵劇史料匱乏,到今天還是不容否認的事實。

 缺乏完整和具學術水平的歷史資料,原因當然是少學者研究,自然不會出現完整和具學術水平的成果。在我認識的本地學者中,長期研究粵劇的著名學者只有梁沛錦博士和陳守仁教授。至於缺乏流派的資料,想當然的原因自然是「少人研究」,但當時在座的一位粵劇工作者卻另有解釋,他說粵劇演員喜歡追隨不同的老師學習,不會只演一家一派的戲,因此粵劇不著重流派的承傳,每一位演員也有自己的風格。當時我聽來也很符合現實,因為成名的粵劇演員確很少標榜自己的門派,除了林家聲堅持以發揚「薛派」藝術為己任,龍劍笙和梅雪詩不用多說也是任、白徒弟。我對地方戲曲的認識不多,但也知道較大的地方戲種如京劇、崑劇、紹興戲都十分重視流派的承傳。

唐滌生作品獨領風騷

從藝術角度來說,名角的表演藝術是人類的財富,讓他的藝術特色世代相傳,就是保存我們的財產,尤其是在沒有錄像的年代。至於技藝發展,雖然最初的一個一定是由零開始,從無到有的;但天才只是鳳毛麟角;反而一般資質的演員在一定的基礎上,鑽研磨練,再配合個人條件,創造自己的風格,由於底子厚,功夫夠,成功的機會便大增。另一個使部分地方戲種重視流派的原因,是名角原來已有一批支持者,作為藝術繼承人有很大機會吸引這批戲迷來支持自己,票房便有保證了。本地粵劇演員不強調師門,究竟是一如那位粵劇工作者所說的「藝出多門」,抑或是說出來不會提升身價和增加票房收入,又或本地粵劇觀眾根本不重視流派呢?根據戲行人說,這和過去大半個世紀唐滌生的作品獨領風騷有關。 ■葉世雄

相關新聞
自我增值 演前輩劇目 東昇雙姝新光獻名劇 (2010-10-19) (圖)
古老排場經典戲有激情 (2010-10-19) (圖)
戲曲視窗:香港粵劇不重流派? (2010-10-19)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0-19) (圖)
舞台快訊 (2010-10-19) (圖)
香港粵劇名伶 登上澳門國際音樂節舞台 (2010-10-12) (圖)
梁寶珠重演三齣名劇見功力 (2010-10-12) (圖)
戲曲視窗:藝術菁華誰來教 (2010-10-12)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0-12) (圖)
舞台快訊 (2010-10-12) (圖)
孩子漸長重返舞台 陳韻紅夥拍黃偉坤再戰新光 (2010-10-05) (圖)
《虎度門》十一月再現舞台 (2010-10-05) (圖)
中國傳統戲曲全新演繹《小紅帽》 (2010-10-05)
戲曲視窗:時光隧道的徘徊 (2010-10-05)
香港兒童少年粵劇團世博園區演出 (2010-10-05) (圖)
香港電台第五台戲曲天地節目表 (2010-10-05) (圖)
舞台快訊 (2010-10-05) (圖)
下月沙田大會堂上演「龍嘉鳳」輕喜劇饗觀眾 (2010-09-28) (圖)
彩唱唐滌生粵曲受歡迎 (2010-09-28) (圖)
深圳粵劇團赴台演出 (2010-09-2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戲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