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下旬陪太太到法國大西洋海岸度假。法國大西洋海岸最出名的城市當然是出產紅酒的波多爾和聖特美隆,可惜我非劉伶,紅、白酒只能淺嚐,平白浪費品嚐美酒的機會。
除了波多爾和聖特美隆外,法國大西洋海岸和附近還有很多古色古香的城鎮,其中以貝傑拉克城(Bergerac)和布利恩城(Libounre)的歷史和風貌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貝傑拉克城和布利恩城均處於波多爾的上游內陸地段,曾經是紅酒運輸中心,只是到了十八世紀,紅酒從海路出口到外國,紅酒運輸中心的地位便被居於河流下游的波多爾取代。奇怪的是貝傑拉克城和布利恩城這兩個地方好像在某段歷史時刻定了格一樣,市中心區全沒有現代建築物,只在邊緣地帶出現兩、三間層數以現代材料建造、為數不多的寫字樓,如果不是街上停泊了汽車,便恍如活在十二世紀至十七世紀裡。兩地對外交通主要靠火車聯繫,金融設施不多,雖然遊人不少,但地方旅遊辦事處也只是循例提供簡單地圖,讓訪客自行遊覽。我因要在布利恩城逗留兩夜,曾向旅遊辦事處的職員查詢市外有無值得參觀的旅遊點,她惆悵地說:「我們對外只有火車,要到市外參觀,那就乘火車到波多爾吧。」不知道是經濟沒發展起來,抑或是對外交通不發達,使這兩地風貌能夠十分完整地保存下來。相反地,波多爾乘著地理優勢,變成世界紅酒聖地,經濟不斷發展,已成為法國大西洋海岸的最現代化的都會。傑拉克城和布利恩城兩地發展的「停滯」,無疑使兩地別具風韻,卻變成供遊客品鑑的「歷史文物」,讓本身失去「生命力」;但波多爾的不斷發展,新的建築和生活配套總會侵蝕城市原來的風貌,沒法「原汁原味」了!
上述的情況使我想起已故藝評人黎鍵曾經向我提及他的猶疑,他擔心自己推動粵劇和現代舞台藝術的結合,會令粵劇失去本身的傳統藝術,變成面目全非。我當時對粵劇認識不多,只認為古老藝術不「現代化」,只會死路一條;到了今天,我竟然也有像黎鍵般的猶疑。■ 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