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森
香港新高中學制的「通識教育科」是叫師生都「聞名色變」的新事物,教難、學難、考核亦難,近日又再發現更多嚴重毛病。香港考試及評核局(http://www.hkeaa.edu.hk)在今年九月公佈新一批模擬試題,更證實一個先天毛病,就是試題的翻譯水平。香港向來是個不重視翻譯的城市,很多非常重的翻譯工作,每每因為「慳錢」而交給專業水平未如理想的人員負責。
自從香港中學會考進入中英文中學雙語同卷的年代,大部分試卷都是先用英文擬題,再譯成中文。例如理工科的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工程學,文商科的歷史、經濟、會計等等,都是如此運作。因為這些傳統科目都有悠久歷史,翻譯錯誤相對較少。
「通識教育科」則不一樣,通常涉及中國和香港的時事,題目取材多從本地報章找,一般先有中文卷,再譯為英文。但是屬於「全球一體化」的題目,則較多來自英語材料,於是剛好相反是先英後中。
先看中文版考題裡面的一個病句:「你在什麼程度上認為這個雙重悲劇是由全球化引致的?」
題目講的是「全球化引致一個雙重悲劇」,我們幹翻譯營生的人,一眼便知英文版有「to what extent」一語,英文版是「to what extent do you think that the double-tragedy is caused by globalization?」。可以譯作:「你認為這個雙重悲劇有多少成份由全球化造成?」因為庸手一見「extent」就機械式譯為「程度」,所以「某程度上」就成為近年現代漢語常見的病語。如果不敢放棄「程度」,可以譯作:「你認為全球化引致這個雙重悲劇到甚麼程度?」使用中文作答的考生,遇上這樣有語病的考題,是不是很吃虧呢?
這個題目講「環球癡肥」(globesity),英文名是二十一世紀的新出合成字,由「環球」(global)和「癡肥」(obestiy)組成。試題中文版介紹背景資料時,寫道:「一名世界衛生組織撰稿人就全球性的癡肥現象所造成愈來愈大的危害,在2001年2月的報告中首創這個詞語(潘按:指globesity),不少健康專家認為全球性的癡肥現象遠比吸煙問題嚴重。」
考評局聘請的翻譯員受制於英文本的句式,不敢先打散它,再按中國人思維方式和現代漢語的語法重組句子。英翻中並不是單純看得懂英文,寫得出中文就可以交差。有水準的專業人員一定會在譯好初稿之後,修正全文的語法和句式。
上引的例子的其中一個合格譯法是:「2001年2月,世界衛生組織一位撰稿人在一份報告中首次使用這個新詞。報告指出全球癡肥引起的危害日益嚴重,許多保健專家將癡肥現象歸類為比起吸煙還更嚴重的問題。」看來,監察考評局翻譯員的譯筆水平,是個不可輕忽、影響香港千萬學生學業的重要議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