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狄嘉
如果說香港社會存在「仇富」心態,那末,台灣社會也存在一股「仇官」心態,比較而言,「不爽」(台灣用語,意指不喜)甚至「仇視」的程度更為廣泛及強烈。
每一次災難事故之後,不論青紅皂白,總是官員遭殃,能夠辭職下台、全身而退的官員已算萬幸,更嚴重的還要禍及家人、刑罰上身。
去年「八.八」風災,台灣當局棄車保帥,馬英九的左右手雙雙下台,以平「民憤」;雲林和嘉義兩地化工廠失火洩毒,群眾又包圍官府。今次蘇花公路崩塌悲劇,如果遇難者都是台灣本地人,肯定必將鬧得天翻地覆!
識者早已指出,台灣公權力近年幾乎蕩然無存,小至鄰里爭執、交通意外糾紛;大至高官貪腐枉法,台灣當局也無從治理,因為,人人不把官府放在眼內,威權掃地。
追源禍始有兩大肇因,首先,社會犯了民主初階通病,把「民主」的「民」和「自我」劃上等號,民主即是我作主,凡事以「我」為先,個體無限膨脹,沒有成熟民主社會的公民素養。
其次,陳水扁之流的野心家,還未上台之前,為了奪取政權,肆意醜化國民黨管治機制,逢官必反,慫恿基層蔑視政府;上台之後,為確保政權,不惜撕裂族群,鼓勵本地、外省之爭。更不堪的是,政績不佳之時,諉過前朝遺下之公務員執行不力,製造社會討厭、甚至憎恨公務員心態。
推動省籍之憎、鼓勵仇官心態,是一柄兩面刃,可以傷人,也害了自己。國民黨和藍營群眾也照樣蔑視、仇視綠營出身的官員。總而言之,不論誰當權,不管是藍或綠的官員,至少總有一半民眾討厭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