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2是聞名全球、歷史悠久的遠洋郵輪「伊利沙伯女王二號」的簡稱,最近卻變成用來形容聯儲局第二輪量化寬鬆政策(Quantitative Easing)。不同的是,前者享負盛名,後者卻負上惡名。由於種種先天缺陷,加上國內外壓力太沉重,QE2極可能半途觸礁沉沒,稱它為「鐵達尼二號」(Titanic2)相信更貼切。
理論上,聯儲局是「政治中立」,其獨立決策理應不受國會及華府政治所影響,但事實上自金融海嘯以來,局方一直與奧巴馬政府一唱一和,QE2的出現,某種程度正是因奧巴馬受制於分裂國會,無力再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方案的結果。
在財政保守的共和黨人眼中,任何可能刺激通脹的做法都是不可接受。雖然該黨無法直接左右聯儲局決策,但仍可透過國會聽證會等方式施壓,年初伯南克尋求連任主席時,就曾遭共和黨議員強烈炮轟。
外界早已對QE2是否真能推動美國復甦存疑,一旦明年1月新國會會期開始後,經濟和就業尚無明顯起色,又或通脹突然加劇,共和黨勢打著民意牌,迫聯儲局檢討QE,QE2或會無聲無息地告終。
金融海嘯來襲,事前無人預測得到,「突然」結束,也出乎很多專家的意料之外;QE2究竟會否「爛尾」、下一波金融風暴又是否在醞釀中,同樣也非聯儲局「專家」所能估計,小市民作出投資決定時宜加倍審慎,提防成為Titanic2的乘客! ■翟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