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19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華人科學家 回國潮升溫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1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科研能力乃國家發展之基本,良好科研則建基於龐大及優秀的科學家團隊。最新報告認為,隨著中國科研環境不斷進步,未來10年華人科學家歸國潮勢將加快,並將有助中國在2020年前成為生命科學研究的領導者。有海歸科學家指出,中國的目標是從「中國製造」走向「中國創造」。

 美國諮詢機構摩立特集團前日發表新報告,指自1980年代以來,大約有8萬名在西方留學的華人科學家相繼回國,在學術機構或科研企業中任職。報告更預測,未來10年海歸趨勢加速,加上中國政府和私營企業大力投資,將幫助中國在2020年前成為醫藥和醫療研究發現領域的領導者。

在生命科學領域將成領先者

 目前中國已是全球第3大醫藥市場,僅次於美國及日本,預計2011年醫藥銷售額將增加1/4,超過500億美元(約3,877億港元)。

 雖然西方國家仍是生命科學研究的創新來源地,但摩立特集團報告作者貝德認為,中國將在很多方面成為領先者,包括在生命科學的創新上。他說:「短短10年內,中國不單會成為創新領導者,更有潛質為先進醫藥研究定下新的模式。」

優厚資源及資金 吸引力強

 中國希望通過吸引研究人員回國發展成科研大國。2008年,中國政府實施「千人計劃」,目標是透過提供資源和資金,在未來5至10年內引進2,000名科學家。報告指,計劃已向符合條件的海歸科學家提供價值1,000萬元人民幣的資源和1,000萬元人民幣的資金,政府還提供其他各種資金資助科學家和創業人士開展工作。

 曾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8年的細胞生物學家俞立,2008年決定受聘任清華大學生物系教授,原因是中國的科研機會是美國無法比擬的。目前他的大型實驗室擁有眾多學生,政府和學校研究經費幾乎無限制,使他能加快和拓闊研究,並思考怎樣把成果用於神經退化和自體免疫等疾病治療。

 俞立說:「總之我認為,我們在中國的機會就是更好;在中國,任何事情都有可能。」

 要達到像美國和歐洲那樣的整體研究水平,中國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例如國內依然沒有一家研製自身產品的大型全球醫藥企業,同時亦要面對研究領域存在的程序和造假行為等問題。貝德說,科研文化的根本轉變,包括基於實績的資助體系,對中國在創新方面的進步將具有重要作用。 ■《華爾街日報》

相關新聞
華人科學家 回國潮升溫 (圖)
施一公:科研環境佳 回國育人才  海歸個案 1
美緊縮來臨 研究資助料削5.5%
馬友友獲美總統自由勛章
華紹炳:中國市場大 語言文化無障礙 海歸個案 2
OECD︰中印經濟增長將放緩
屈服國際壓力 愛爾蘭擬求援
通用回歸 愛爾蘭有救 美股中段升180點
通用集資1559億 美史上最大IPO (圖)
拆局解碼:上市公司銳減 華爾街光環褪色
日擬恢復皇軍用語 自衛隊變相軍隊化 (圖)
日高官︰自衛隊是「暴力機器」
日國防重點 北方轉西南
日媒:俄擬在北方四島建大型軍港
維基解密創辦人 將遭瑞典通緝 (圖)
揀結婚場地 凱蒂夜訪西敏寺
3歲女童機場遭搜身 哭叫「別再摸我」
關營首名疑犯脫多罪 奧巴馬受挫 (圖)
聯國︰新糧食危機逼近
金飾減金 銀鎢首飾風行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