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多間直資名校被審計署批評違規。圖為聖保祿學校放學時情況。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婷、黃德正、馮淑環)直資學校近日因審計報告而成為眾矢之的,直資學校議會昨日召開緊急會議,期間不少校長大呼「受屈」。議會更將矛頭指向教育局,聲稱當局過往無就學校的財務、合約等提出清晰指引;又在未有知會學校的情況下公開學校名單,令校方在毫無準備下被社會公審。議會主席林建華指,不少所謂「違規」事件可能只是會計程序出錯、遲交文件等,認為審計署的指控「過晒龍」,而教育局則是「推卸責任」。
近9成直資學校、約80名校長、副校長均有出席昨日的緊急會議,就「審計風波」商討對策。直資學校議會主席林建華指,當局平日根本無就財務管理提出明確指引,現在就指學校「欠這樣欠那樣」,他直指教育局「推卸責任」。林建華解釋指,「例如學生活動開支,應由教育局支付還是學校支付?大家都有不同看法。」學校的會計人員,有時會不清楚該筆錢應「放左袋還是放右袋」。
就部分直資坐擁巨額儲備,林建華指,直資的營運儲備額由3個月至1年不等,一般而言,最少會有200萬元儲備,以應付維修費、薪金等支出,若儲備太少,「做校長都無安全感」。由於官津學校獲政府資助作後盾,但直資除上述開支,亦需應付課程發展所需的龐大開支,「像334學制,政府不會即時撥款擴建,這樣(儲備)1、2千萬也是需要的。」
校友校董「罪名」或不成立
據了解,上述直資會議中,不少校長均質疑教育局公布學校名單的安排,林建華謂校長們都是看報紙時才得知自己的學校「有份違規」,質疑教育局在向傳媒披露名單前,未有知會學校,令學校失去自辯機會。
有直資學校代表向議會反映,建校短短數年,卻遭審計署指其校董會未有校友校董成員,林建華無奈表示:「這些學校的畢業生可能剛剛才中五畢業,學校怎可能有校友校董?」議會副主席招祥麒亦認為,如教育局取得審計報告時,立即知會學校有相關違規指控,可能某些「罪狀」都不會成立。
就部分學校延遲與教育局簽訂辦學團體合約等,林建華反駁稱,有時這涉及業權、法例等問題,不能以「同一把尺」量度所有學校,「學校絕對不會刻意遲交財務報告,遲交一定有背後的原因……並非『無王管』。」學校均願意與教育局共同商討改善政策。議會副主席陳偉佳則承認,有些安排需要改善,但亦需要時間。
家教會:再問責無補於事
教育局局長孫明揚表示,就外界對直資學校提出的質疑,下周一立法會帳委會的會議上,議員肯定會提出來討論,當局不宜事先發表意見。
香港東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趙明認為,直資學校運作多年才爆出各種問題,顯示政府一直沒有認真監管,難辭其咎。他指家長最緊張的是學校的教學質素及學費,批評學校隱瞞帳目是不可原諒,但指現時再問責亦無補於事,最重要是學校將如何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