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1月29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創造溝通機會 避免誤判惡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1-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韓國軍隊在延坪島岸邊巡邏。 美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趙一存 北京報道)針對中國政府朝鮮半島事務特別代表武大偉於昨日在京提出「關於舉行六方會談團長緊急磋商」的建議,及中國委派國務委員戴秉國赴韓進行高級別斡旋,北京國際問題專家認為,系列舉動顯示中國主動出手滅火,將有助推動朝鮮半島的緊張局勢趨向緩解。而對於昨日開始舉行的美韓黃海軍演,專家均認為,美韓此舉意在震懾朝鮮,並非針對中國,故此,中國需保持冷靜,「一切按國際法行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朱鋒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在當前半島局勢處於危急、但又沒有其他雙邊或者多邊機制能提供磋商機會的形勢下,中國主動尋求機會創造交換意見的平台,具有積極意義,可以避免各方因誤判而導致嚴重後果。

 外交學院國際問題研究所教授周永生亦對香港文匯報記者表示,中國建議六方會談團長舉行緊急磋商,「先要確保六國團長都能出席」,預料中國在此之前已與其他五國做了溝通。他認為,中國不會盲目建議,此番既然提出建議,就意味著各國都希望能夠平息緊張態勢,重現半島和平。不過,他也指出,「不排除朝鮮希望借此國際場合發出自己聲音,指責美韓。」

對重啟六方會談起促進作用

 儘管武大偉明確表示,此次磋商不意味著重啟六方會談,但專家認為,它對重啟六方會談仍將起促進作用。朱鋒表示,雖然目前朝鮮半島局勢緊張,對峙情況加劇,重啟六方會談希望不大,但「希望還是有的」。周永生亦表示,六方會談能夠加強各方溝通,推進半島無核化,能夠維護半島及東北亞地區穩定,故此,相信各國都會有所考慮。

 對於中國在目前朝鮮半島緊張局勢中扮演的角色,周永生認為,在國際上,中國歷來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此次亦是如此。至於中國在此次炮擊事件中的立場,他則表示,中國還應不偏不倚,本著國際公正立場來進行調解,同時還要堅持有利於朝鮮半島安定、東北亞局勢穩定的目標進行調解。朱鋒亦認為,就本次事件,中國立場明確,即「反對一切破壞半島和平的行為。」

高級別官員斡旋顯重視事件

 國務委員戴秉國上周六下午抵達首爾進行訪問,並於昨日上午與韓國總統李明博舉行會談。此間有消息指,戴秉國此番是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特使的身份赴韓進行斡旋,儘管該消息目前尚未得到證實,但專家還是認為,中國委派規格高於外長的國務委員出面斡旋,已說明中國高度重視此次事件。周永生指出,以往的磋商,都未有如此高級別。他認為,當前,國際上普遍認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此次炮擊事件由朝鮮引起,故此,中國此番派國務委員這一高級別官員出訪,一方面意在安撫韓國。另一方面,也表示希望互相溝通,傳遞信息,共同維護朝鮮半島及東北亞局勢穩定。

 另外,美韓於昨日開始在黃海舉行為期四天的聯合軍演,此間亦有分析直指「美國意在向中國發出某種信號」。不過,多位專家今日則向香港文匯報分析指,美韓此舉意在震懾朝鮮,並非針對中國。周永生指出,美韓軍演只要不進入中國經濟專屬區演習,就符合國際法規定。他認為,當前中國需保持冷靜,在維護好與各國關係的同時,「一切按國際法行事。」

相關新聞
選票消長不預示2012大局 (2010-11-29)
創造溝通機會 避免誤判惡果 (2010-11-29) (圖)
專家倡中國以軍演回應 (2010-11-28) (圖)
租金「退燒」 通脹紓壓 (2010-11-28)
兩岸穩定可期 島內黨爭趨烈 (2010-11-28)
學者批機制缺失 造就巴士公司開高價 (2010-11-27)
奧巴馬傳擬致電胡總 專家:中國將再籲冷靜 (2010-11-27)
專家:槍擊事件增藍營勝算 (2010-11-27)
「五都」勝負關鍵在台北市 (2010-11-27)
航母游弋黃海 威脅中國安全 (2010-11-26)
資源價格改革 加大通脹壓力 (2010-11-25) (圖)
美韓愈強橫 朝反彈愈烈 (2010-11-25)
美霸權釀半島局勢惡化 (2010-11-25)
明年信貸縮水 貨幣政策穩健 (2010-11-24)
打擊成效 還看監查力度 (2010-11-24)
負利率加劇港元存款大轉移 (2010-11-23)
高鐵破馬六甲困局 利東盟經貿 (2010-11-23)
「加時」應對新交所挑戰 (2010-11-23)
為保經濟 財策不會過多變動 (2010-11-23) (圖)
調控決心大 須打持久戰 (2010-11-2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