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余美玉)高通脹、低利率,在負利率年代,市民存錢入銀行,利息近乎零之餘,加上通脹蠶食,變相越存越少錢,故此每逢有人債推出,都賣個滿堂紅。銀行界人士指,近期有部分客戶為增加靈活性,將定存資金轉至利息更低的活期存款,亦有部分投資人民幣債券,希望藉人民幣逾2厘高息及年逾3%升值「得救」,力保現金購買力。
10萬元10年後「剩」7.4萬
政府昨日公布10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2.3%,並指短期內通脹仍會上升,令本港2.6萬億元的存款「蠢蠢欲動」,以本地龍頭大行擢蚻馬牷A活期要在5,000元或以上,利息劃一為0.001%,存1萬元1年只有「1毫子」,少於5,000元更「無利可圖」。
將錢存入銀行,除利息有限,還有可能倒蝕。假設每年通脹為3%,將10萬元存入銀行,10年後當然仍有10萬元加上微薄利息,但其實戶口內只餘下7.4萬元的購買力,因為物價已隨通脹上升,資產不增值,就會被通脹蠶食。
資金轉投人債 財息兼收
有銀行界人士表示,近期確實有不少存戶將存款轉買投資產品,追求更高回報,星展銀行存款及有抵押貸款高級副總裁鍾少權指,金融海嘯後,大部分投資者開始重新評估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部分較保守的轉向較低風險的存款,隨著時間流逝,他們又重估自己可承受的風險,加上存款息口低,高息外幣存款、股票及基金再受關注,而近期多次推出的人債,由於發行人較「穩陣」,息口亦較港元存款為高,故深受投資者的擁戴。
創興銀行(1111)財務及資金管理處總經理陳凱傑表示,由於本港低息環境已維持一段日子,故不時有存戶將其銀行存款轉到較高回報的投資產品,而近期趨勢更加明顯,「有部分存戶將資金由定期轉至利息更低的活期,佔其總資金的10%至15%,原因是希望有較多流動資金,可即時把握市場上的投資機會,例如近月有多個IPO,吸引他們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