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為了促進直資學校蓬勃發展,教育局於01年起修訂津貼模式,取消因加費而扣減津貼的機制,多所傳統名校亦相繼加入直資計劃。圖為聖保羅書院。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馮淑環) 多間直資校財政混亂,且學費高企,被狠批把教育「貴族化」。而教育當局的撥款機制,可能才是箇中的「元兇」。香港文匯報記者追查發現,早年直資原本採用「學費越高,政府津貼越少」的制度,但當局為「促進直資校蓬勃發展」,01/02學年起改用「優惠」模式。當局不論學費水平,均統一發放全額按人頭津貼,變相引誘直資校肆無忌憚收取昂貴學費,助長學校「富者愈富」。香港文匯報推算,在新模式下,政府每年白白多花逾3億元教育開支,最終卻造就學校貧富差距越拉越闊。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主席李慧k表示,關注當局改變津貼模式後,使直資學校大幅加費,會要求當局在下周一立法會政府帳目委員會解釋事件。
李寶椿學費11.5萬照收津貼
審計報告揭發多間直資校隱瞞儲備加學費,又扣起學費減免款項,使清貧學生入讀機會大減,直資校變成「貴族化」。根據現有制度,直資校學費只要低於一個極高的指定金額,便可按學生人數,獲政府提供每人約3.1萬(小一至小六)至5.6萬元津貼(中六中七)。即使是學費11.5萬元的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其全額津貼一樣「袋袋平安」。以上學年計,政府撥予全港直資校的公帑便涉及24億元。
不過,現行的全額資助模式並非一直沿用。01/02年前,直資校如學費高於人頭津貼額1/3,政府便會扣減津貼,學費越高津貼便越少,直接讓學校不敢胡亂加費,也可避免學校出現貧富懸殊情況。不過,教育當局卻在01年放寬有關津貼模式,讓貴價直資校也能領取全額津貼,同時規定其須把更多學費收入撥作學費減免。
學費越高政府支出差額越大
記者根據今年各直資校學費,就新舊津貼模式(表二)作比對。以中一級為例,創校16年以下的學校,全額津貼額為每人35,243元。如按舊有模式,學費超過11,744元的學校,學費每貴1元,津貼便會減5角,津貼額會被扣減。但在新模式下,有關學校卻能領取全額津貼,其學費越高,政府支出的差額便越大。
46校能「受惠」於新制度
按香港文匯報統計,現時全港70多間直資校中,有多達46所能「受惠」於新制度。當中15間貴價直資校,其所獲津貼更較舊制大增逾萬元。如推算至全港直資校,以中學5級每級200人,及小學6級每級150人計,政府每年因而多付的公帑,更達逾3億元。有關資助全部均是給予學費較高的直資校,造就學校「富者愈富」。
梁紀昌:基層生不能入讀
教育學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吳迅榮直言,正是由於新津貼模式不設扣減機制,造就直資校不斷加費,「如真有需要才加費,尚可以接受。但若學校只為增加盈餘,讓家庭經濟差的學生不能入讀,長遠只會使直資進一步貴族化。」他認為,當局加強加費申請的把關工作,確保學校落實扶助清貧生,否則直資校會被富有階層「壟斷」。一直關注貧富懸殊的鮮魚行學校校長梁紀昌更直言,新津貼模式簡直「鼓勵」加費,「所以近年部分直資校學費加幅驚人,基層學生根本不能入讀!」
教聯會主席黃均瑜則指,相信當局希望以新津貼模式,吸引更多不同類型學校轉為直資,增加家長選擇。但他強調,當局也有需要提供更清晰指引,確立政府津貼及學費用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