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10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反對申亞理據似是而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10]     我要評論

郭中行 資深評論員

 申亞進入最後階段,黃金寶早前在立法會真情呼籲立法會議員支持申亞,給本港運動員一個機會後,本港對申亞的民意也出現轉變。民政事務局的公眾諮詢報告顯示,提交意見的市民中68.8%贊成「申亞」,29.6%不贊成。而中大的民調也發現支持申亞人數第一次高於不支持。民意雖然開始轉向,但至今除了工聯會外,不少政黨仍然企硬,擔心支持申亞可能招致其他政黨在選舉時針對攻擊。其實,只要細心分析反對申亞的理據,就可看到不少理據都是似是而非,帶有誤導性,間接影響了社會對申亞的看法。

不申亞肯定不利體育發展

 反對申亞的一大理據是認為申亞要花費龐大公帑,將這筆資源用作其他民生開支比舉辦申亞更有意義,而且申亞只是一項「大白象工程」,是官員的「面子工程」,所以不值得推動。反對派更是七情上面,將申亞上綱上線,全力政治化,藉此攻擊特區政府。然而,要看一項公共政策的花費是否值得,並不能只看資源花了多少,更要看社會能夠得益多少。反對派認為不申亞同樣可推動體育發展,這是自欺欺人的想法。試想,如果沒有亞運這項國際性體育盛事,有什麼理由要大量增加對體育的投資?又有什麼理由去加快興建各個大型的體育場館?固然,這些工作還是會做,但如果沒有申亞,這些肯定不是政府施政的首要工作,這是十分簡單的道理。

 反對派為了轉移視線,將申亞與體育發展分開了,認為將申亞的資源轉為推動體育不是更有成效,但他們忽略或故意忽視了大型賽事對體育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京奧激勵了中國運動員取得破紀錄的佳績;北京落成了大量體育設施;北京市民有更多的機會接觸體育,原因是什麼?正是京奧發揮了推波助瀾的作用。無疑,沒有京奧,中國依然是體育強國,但如果沒有京奧,今日在體育上所取得的成果肯定會打折扣。同樣道理,為什麼本港的運動員、體育界人士及半近數市民都大力支持申亞,正是要借助申亞的東風推動體育。反對派將申亞與體育分開,如果不是無知就是故意誤導。

 不能否認,申亞花費不菲,儘管現時的成本已大幅減少,但數十億的花費怎樣也不能視作等閒。然而,這筆花費花出去是有意義的,場館興建了還是市民受惠;體育資源增加了還是運動員受惠;申亞成功了也是本港盛事之都更添光彩。而當下積極推銷申亞的官員,在2023年肯定已不在其位,推動申辦之功固然應記一筆,但榮譽卻是當時的政府以及全港市民共享。將申亞視為現任官員的「面子工程」,是要抹黑申亞。如果這種說法成立,等於是說政府不要推動什麼大型建設,也不要再舉辦什麼國際性盛事了,因為一花錢就是政府的「面子工程」,這種反智言論的背後是政府最好什麼也不要做,但到頭來就可以批評政府什麼也不做,是反對派的故伎。

反對派浪費公帑罄竹難書

 更可笑的是,反對派如社民連等咬牙切齒說將申亞開支用作民生投入更好,但政府資源分門別類,就算不申亞資源也不會轉賬到民生,況且政府庫房水浸,改善民生也不缺錢,兩者並沒有直接關係。至於說浪費問題,公民黨及社民連違反主流民意,發動「五區公投」浪費了一億五千萬公帑,這筆賬又怎樣算?又可以用作多少民生開支?又如反對派不斷阻撓高鐵、西九等基建工程,導致工程延誤成本大幅上漲,這些「冤枉錢」又應算在誰人頭上?反對派過去不斷浪費公帑,有什麼資格批評申亞?

 事實上,支持申亞的民意正在不斷上升,從大學的民調或是政府諮詢期間的意見書都可以發現,市民都認同本港申亞的意義,但對於某些問題仍然存在疑惑,例如政府如何推動體育發展、如何避免開支會嚴重超出預算等。只要政府能夠提出全盤的方案,向社會展示政府推動體育發展的決心及誠意,並且推出切實的措施落實,相信可爭取更多民意的支持。近日工聯會也表示支持申亞,原因正是政府回應了工聯會提出的三點要求,令工聯會感受到政府的誠意,於是同意支持。因此,政府必須以實在的措施爭取民意,讓市民了解申亞的好處。不要議而不決,坐失良機。

相關新聞
中國貨幣政策轉向正當其時 (2010-12-10)
諾委會在構築人類思想的「三八線」 (2010-12-10)
劉曉波販賣西方殖民思想 (2010-12-10)
反對申亞理據似是而非 (2010-12-10)
明辨是非:申辦亞運與體育政策 (2010-12-10)
政經人語:田少回歸哪吒走 自由黨餘震不斷 (2010-12-10)
廿四味:程翔落力配合反華合唱 (2010-12-10)
把脈香港:形勢已變 親美派不易為 (2010-12-10)
把脈香港:對接國家戰略 香港發展才有保障 (2010-12-09)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香港政制的健康發展 (2010-12-09)
劉曉波代表戰爭而非和平 (2010-12-09) (圖)
香港傳媒對央視報道存在誤讀 (2010-12-09)
民筆聊生:在職青年對就業前景的困惑 (2010-12-09)
西方對中國人權認知的誤區 (2010-12-09)
來論:「支聯會」緣何在和平獎鬧劇中賣力表演 (2010-12-08)
廿四味:陳方安生古稀「出頭」為哪樁? (2010-12-08)
把脈香港:民主黨和「改革派」的糾纏 (2010-12-08)
「民運人士」騙不了國人就騙自己 (2010-12-08)
美國軟硬兼施 中國忍辱負重 (2010-12-08)
印鈔及軍事威嚇難挽美國頹勢 (2010-12-0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