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0年12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香港政制的健康發展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0-12-09]     我要評論

馬建波 百家戰略智庫理事

 今天香港面臨產業重建與經濟轉型的瓶頸,但只要充分挖掘優勢,加快同內地的產業鏈接與經濟融合,搭上「中國第二次戰略大轉型和『十二五』規劃」的高速列車,搶佔未來大中華產業價值鏈的制高點,定能順利完成產業的重建與轉型,實現經濟的再次騰飛,並有力推進香港社會、民生的持續改善和民主政制的健康發展。

 政治經濟學常識告訴我們,「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即:「只有建立經濟基礎,才能發展上層建築」。經濟是社會、民生與政治(制)健康發展的重要基石和有力保障,沒有經濟的強健穩固,就難有政治(制)的健康發展,這是最基本的經濟與政治(制)學常識。因此,政治(制)要發展,經濟必先行。香港的順利回歸,持續繁榮與政制的有序發展,也驗證了這一基本的政經邏輯關係。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中央確立了「加快對外開放與對內改革」的大政方針,中國進行了首次經濟發展制度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向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戰略大轉型。中國經濟開始進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並保持了連續32年的快速增長態勢(年均增速達9.2%),社會與民生也得到較快發展,中國城鎮逐步邁入小康社會。據統計:1978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僅有1473億美元,人均不足135美元;到2009年已達到4.91萬億美元(今年更將突破5.5萬億美元,超越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增長33倍,人均GDP超過3800美元,增長約26倍。中國經濟在高速增長的同時,亦促進了全球經濟一體化與世界產業分工的發展,國際地位迅速提升。1984年12月19日中英正式簽署《聯合聲明》;1985年5月27日《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生效;1997年7月1日香港順利回歸祖國懷抱,並確立了「香港社會與經濟制度50年不變」的方針,開啟了「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嶄新歷史進程。

香港政制進入穩步發展的新階段

 回歸後的香港,雖幾經波瀾,但在中央政府的關懷和全國人民的鼎力支持下,香港順利渡過了1997亞洲金融危機、2003沙士危機和2008全球金融海嘯的激烈衝擊,香港經濟得以強勁復甦,並保持了回歸以來的持續繁榮與穩定。同時,香港的民主政制在中央政府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也得到有序和穩定的發展。2010年6月底《2012香港特區行政長官和立法會選舉產生辦法建議案》順利獲得立法會審議通過,標誌著香港的政制改革已揚帆起航,香港的民主政制與政治生態改良翻開了新的一頁,進入一個穩步發展的新階段。應當說,是中國經濟制度的首次戰略轉型與全面改革開放,迎來了香港回歸祖國的戰略機遇;是中國經濟的深化改革與持續發展,促進了香港經濟的持續繁榮和民主政制的改良發展。

 今年10月18日,中共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又全面確立了下一個「五年規劃」,即:「十二五」規劃的三大戰略轉型方向(產業由低端向高端的升級戰略;經濟由外需出口為主向內需和現代高增值服務業為主的轉型戰略;社會由國富民強向民富國強的社會民生轉型發展戰略)。並明確提出了:「十二五」期間將「全面深化經濟領域的財稅、金融制度和生產要素、資源價格的市場化改革;穩步推進行政體制與社會事業體制改革;並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上述改革內容立足於經濟改革和民生發展,相輔相成,互為保障。因此,中國社會與經濟的繼續繁榮穩定必將有利於香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方針的鞏固與延續,及香港社會與經濟的持續繁榮和穩定。同時,內地「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也必將有利於香港政治生態的進一步改良和民主政制的健康發展。

 今天的香港也面臨產業重建與經濟轉型的瓶頸,但只要香港充分挖掘優勢,加快同內地的產業鏈接與經濟融合,搭上「中國第二次戰略大轉型和『十二五』規劃」的高速列車,搶佔未來大中華產業價值鏈的制高點。定能順利完成產業的重建與轉型,實現香港經濟的再次騰飛,並有力推進香港社會、民生的持續改善和民主政制的健康發展。同時,香港既是中國的行政特區,也是未來中國行政體制與政治體制改革的觀摩區。

把握「十二五」機遇為港政制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根據「十二五」規劃,未來5年中國「將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減少政府對微觀經濟活動的干預,加快法治政府與服務型政府建設。將繼續優化政府結構、行政層級、職能責任,降低行政成本。並健全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機制。積極推進政務公開,增強公共政策制定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加強行政問責,改進行政復議和行政訴訟,完善政府績效評估制度,全面提高政府公信力」等等。這些改革範疇,有的是香港的固有優勢,如「法制環境、法治政府、社會監督、民主決策和行政問責機制」;有的還是香港的薄弱環節,如「行政結構、行政效能、績效評估機制和政府公信力等」還有改善提高的空間。因此,兩地的行政體制改革可以相互借鑒和相互促進。香港健康、有序和良性的政制改革進程,也將對中國內地的行政與政治體制改革提供寶貴的經驗和有益的借鑒;更將為順利實現海峽兩岸的和平統一,繼續貢獻「一國兩制、港人治港」和「民主政制有序、健康發展」的改革經驗與戰略價值。

相關新聞
把脈香港:對接國家戰略 香港發展才有保障 (2010-12-09)
十二五與香港發展:「十二五」規劃與香港政制的健康發展 (2010-12-09)
劉曉波代表戰爭而非和平 (2010-12-09) (圖)
香港傳媒對央視報道存在誤讀 (2010-12-09)
民筆聊生:在職青年對就業前景的困惑 (2010-12-09)
西方對中國人權認知的誤區 (2010-12-09)
來論:「支聯會」緣何在和平獎鬧劇中賣力表演 (2010-12-08)
廿四味:陳方安生古稀「出頭」為哪樁? (2010-12-08)
把脈香港:民主黨和「改革派」的糾纏 (2010-12-08)
「民運人士」騙不了國人就騙自己 (2010-12-08)
美國軟硬兼施 中國忍辱負重 (2010-12-08)
印鈔及軍事威嚇難挽美國頹勢 (2010-12-08)
缺乏常識的反對派找碴文化 (2010-12-08)
香江評論綜述:熱錢湧港意在內地 築牆防洪責無旁貸 (2010-12-08)
把脈香港:「關愛基金」推動慈善風氣 (2010-12-07)
釣魚島回歸考驗中美博弈的智慧 (2010-12-07)
西方走廊:華盛頓導演李明博「走鋼絲」 (2010-12-07)
關愛基金保障「漏網之魚」 (2010-12-07)
世界經濟危機的階段總結 (2010-12-07)
陳水扁入監自嚐惡果 (2010-12-07)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