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明 立法會議員
香港政府在12月6日公布申辦2023年亞運會的公眾諮詢結果。筆者認為,現時市民對於申辦亞運仍有分歧,因此現階段不應草率決定申辦亞運,而是檢視現時的長遠體育發展政策;有了健全的體育文化,香港才有條件成功申辦國際大型競技比賽。
政府的體育發展政策,建基於體育政策檢討小組在二零零二年發表題為《生命在於運動》的報告書,列出體育發展政策的整體策略目標—追求「普及化、精英化及盛事化」。惟以上三項僅策略方向,政府多年來缺乏對體育發展的承擔,除了於二零零九年舉辦了東亞運動會,運動健兒為香港締造佳績後,政府把握時機表示支持運動發展,卻遲遲未有具體落實發展體育。政府應保證,無論申辦亞運與否,都全面提升本港運動場地設施,並制定體育發展十年藍圖。
雙管齊下推廣普及化體育運動
就推動精英體育運動而言,筆者認為政府應為不同體育項目的運動員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支援,包括興建更多訓練場館作培訓之用;除了保障全職運動員的生活外,亦要為退役運動員提供足夠的幫助,包括增加為退役運動員而設的大學學位;亦可參考外國經驗,要求大型企業招聘至少一名退役運動員,以行動支持本地運動發展。
在體育普及化方面,政府缺乏長遠而宏觀的視野,令年輕人失去接受基礎運動培訓的機會;筆者提倡雙管齊下:從服務及教育兩方面去推廣普及化體育運動。在服務上,要求康文署檢討現時提供的康體活動組合,並於社區內興建所需的康體設施,締造更多吸引市民參與體育運動的服務;在教育上,增加中、小學體育課的節數及時間,讓學生久而久之培養出對運動的興趣。
筆者必須強調,民主黨不是反對政府向體育界投放資源,而是反對政府把資源用於對運動員毫無實際幫助的形象工程;公帑必須用得其所,與其花費60億元的直接開支舉辦亞運會,倒不如把60億元全額成立「體育運動基金」,直接投放資源支援精英運動及推廣普及體育事務;並趁此機會,檢討現時港協暨奧委會及一眾體育屬會的監管及管理。
當香港政府可以制訂並落實長遠體育政策,加強培訓及善待本港體育精英,落實推廣普及運動,且有了健全的體育架構之時,才是香港有足夠基礎去主辦亞運會之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