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工作關係,要參考不同人士的講辭。本地高官,即使是政治任命的司局長級人馬,演辭也不脫一陣政務官氣:看當時要宣傳甚麼政策,先羅列事實,「數白欖」之後,呼籲大家支持政策,多謝,完了。這類演辭除了提供歷史記錄之外,絕不會引起人興趣,對演講官員的形象一點都沒提升,對社會也沒大的啟迪意義,因為沒人味。
人味是不容易的。政府流水作業,寫手四平八穩已經不錯,要了解高官脾性又文采風流,真是難於登天。或又過了頭,寫篇范仲淹《岳陽樓記》式憂國憂民文章,叫一些官場老油條照唸,肯定笑死人。就算是「吹水天才」如奧巴馬,有一流的寫手,但碰上一些非他強項的題目如經濟等,他的演講就不好聽。因為他講的只是專家的獻計,並不是個人長期深刻體會和琢磨的東西。
所有教人演講的專家都說,說故事、特別是親身經歷的故事,是演說的靈魂。甚麼大道理,平鋪直陳必然很悶,說故事卻是靈丹妙藥。不信你下次上講台試試,一說要講故事,觀眾的身體語言馬上不同:上身微向前傾,眼神集中看住你。當然,講者只有十幾秒黃金機會。過了,捉不住觀眾興趣,就是失敗。
看演辭,即使只看文本,也可觀講者其人性格一二。有些人官階很高,但講辭平實,沒強求要感動天下人,是做實事的人,凡事看重點,財爺是一例。有些官階未到頂,但很努力,著重經營政績和交功課給人看,環境局局長是一例。不過最有趣的是我們「很打得」的發展局局長,她去年十一月在香港綠色建築議會成立典禮的演辭(原文見該會網頁),有所有好演辭的特點:說故事、懂得自嘲然後為政府開脫、綿裡藏針暗諷地產商每呎地蓋盡賺盡;但可惜還是露出了前政務官的尾巴,說自己無專業背景,唯一強項是在不同的崗位學習!除了香港,不知世上還有哪兒的政客,會公開承認是陣前練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