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8年5月15日,解放軍官兵運送在「5.12」地震中的受災群眾。
——第一時間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 出色救援彰顯軍力提升
除了硝煙彌漫的戰場,他們的身影出現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汶川、玉樹、舟曲……哪裡有他們,哪裡就不再絕望。其中,僅汶川一役,中國軍隊就出動14萬人,搜救被掩埋群眾2.7萬人。老百姓說: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
剛剛過去的2010年,已走過83年征程的中國軍隊格外忙碌。
從雲貴旱災、汶川玉樹地震、舟曲泥石流到四川、陝西、吉林等多省爆發的洪澇災害,軍人於第一時間出現在最危險的地方,已經成為人們熟悉的場景。而與此同時,告別戰爭多年的中國軍隊也在應對災難的戰場上收穫良多。
救人之外 支援重建
中國軍隊在新世紀裡實施的大規模救災行動,始於2008年5月的汶川大地震。
在那場遇難者達到數萬人的里氏8.0級地震發生後,來自海陸空的14萬大軍在10萬平方公里的災區同時展開救災。震後一個多月裡,部隊搜救被掩埋群眾2.7萬餘人,巡診、救治傷病員136萬餘人。
第二年的4月14日,位於中國西北的青海玉樹發生7.1級地震。一萬多名軍人再次應聲集結,搜救被埋者1,584人,救治傷員18,129人。
救人——中國救援體系的核心,也是軍人救災行動的第一要務。拯救生命的同時,軍人以最快速度出現在災難現場,能夠為民眾增加戰勝困難的信心。
「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有救了。」記者多次從災區聽到這句話。而每當救災部隊完成任務撤回時,人們都會打出「感謝解放軍﹗」的標語。
2009年5月發佈的《中國的減災行動》白皮書指出,公安、武警、軍隊是中國應急救援隊伍體系的骨幹和突擊力量。中國軍方2010年7月30日公佈的數據表明,2009年以來,軍隊和武警部隊累計出動官兵近百萬人次,參加抗洪、抗震、抗旱、抗颱風和森林撲火等搶險救災行動。
進入「孤島」、打通道路、實施爆破……重大災難中,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往往承擔著「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值得一提的是,部隊不僅在第一時間趕赴災區,還派出大量兵力支援災後重建。
僅在汶川地震後的3個多月裡,救災部隊修建臨時學校166所,修建活動板房25萬餘間,搭建臨時災民安置點450多個,拆除危房20.9萬餘間,開設飲食供應站192多個,並為災區援建了康復中心等大型項目。
10年巨變 富國強兵
對於中國軍隊在近期重大災難救援中的出色表現,國防大學教授金一南認為,這是國力和軍力同時提升的結果。
98年抗洪,後勤補給一時無法跟上,部隊只能依靠地方,行動和效率大受影響。而08年以來的一系列救災行動,軍隊強有力的現代化後勤裝備,不但為十幾萬官兵提供了保障,還解決了災區民眾的生活急需。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10年來軍隊建設發生了巨大變化。」金一南說,「富國強兵是一個統一體,沒有國力的發展,強兵永遠只是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