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8年5月21日,駐渝某部正在轉移於「5.12」地震中的受傷群眾。
災難面前中國軍隊的快速反應,得到了世界的公認。
汶川大地震發生13分鐘後,軍隊應急機制全面啟動。距地震發生不到10個小時,上萬名解放軍和武警官兵已到達災區開展救援。
玉樹地震發生僅10分鐘,駐玉樹部隊850人展開救災;不到3小時,第一批救災部隊4,000人從西寧出發。
2010年6月21日,江西撫州唱凱堤發生潰決。1個半小時後,武警水電二總隊官兵已火速奔赴撫州……
災難救援不是打仗,卻近似打仗。災難救援行動全面檢驗了中國軍人的政治素質、戰備水平和快速反應能力,鍛煉了各級指揮機關應對突發事件的指揮處置能力。
這些能力,都屬於中國軍隊的核心軍事能力,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
《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指出,中國軍隊重視加強反恐、維穩、處突、維和、搶險救災等非戰爭軍事行動訓練。
自2009年1月1日起,全軍和武警部隊按照新一代《軍事訓練與考核大綱》施訓。新大綱增加了非戰爭軍事行動的訓練內容。
作為和平時期非戰爭軍事行動的經常性實踐,中國軍隊的災難救援已經走出國門。中國國防部強調:「對外救援行動實現了人道主義的目的,同時也彰顯了中國和中國人民解放軍所承擔的國際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