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2008年5月16日,解放軍官兵於汶川縣都江堰段使用大型水上運輸裝備轉運地震受災群眾。
山上的積雪還沒有融化,5級大風吹得全身透涼。剛上高原的戰士們背包一放,忍著劇烈的頭痛和眩暈開始搜救。實在堅持不住,就捂著胸口靠在坍塌的房屋一側喘幾口氣。一位名叫侯永強的戰士發燒到攝氏38.5度,最後被戰友們強行從廢墟上帶回帳篷輸液……
這是2010年4月記者在青海玉樹震區看到的一幕。玉樹地區的海拔在4,000米左右,氧氣含量只有內陸的60%。
事實上,每一次救災行動中,部隊官兵都曾面臨巨大挑戰。
創下高空盲投奇跡
空降研究所所長李振波至今記得兩年前傘降茂縣的那一刻——「從飛機上往下看,白茫茫一片。下面沒有人指揮,怎麼跳、什麼時候跳都得我們自己決定。跳下去可能會犧牲,但也可能安全著陸……」
2008年5月14日上午,在李振波的帶領下,空降兵某部15名官兵在無氣象資料、無地面引導、無地貌資料的情況下,在因地震而與外界隔絕的四川茂縣4,999米高空實施傘降,創造了中國空軍歷史上高空盲投的奇跡,發回了有效的災情報告。
在跳傘之前,李振波對他身後的空降兵們說了三句話:「第一,我們是黃繼光生前的部隊,此時我們要繼承黃繼光的精神,堅決完成任務。第二,祖國和人民需要我們。第三,空降兵在任何時候都是不畏艱險、不怕犧牲的,這次跳傘有生命危險,希望你們做好心理準備。」
黃繼光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一名士兵。半個多世紀前的朝鮮戰場上,這位年僅21歲的戰士用身體擋住了敵人的機槍槍口,使後續部隊得以攻下高地。他所在的部隊,日後成為了中國第一支空降兵。
即使大多數官兵並未經歷過戰爭,在今天的中國軍隊,以黃繼光精神為代表的英雄主義仍然沒有褪色。
「人民軍隊中的『80後』、『90後』們在大災難面前義無反顧、敢打敢拚,延續了人民軍隊壓倒一切困難而決不被困難所屈服的光榮與輝煌。」這是軍事專家金一南多年觀察的結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