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絲綢之路》
提起「琉璃」,人們腦海中大多會浮現出宛如玻璃般的透明質感和晶瑩剔透的純淨材質。但殊不知,作為中國國粹的「琉璃」,其實並不指代人們第一反應聯想到的琉璃。中國傳統意義上的「琉璃」,又稱「北京料器」,是早在2,400年前,春秋時期范蠡鑄劍時發現的特殊材質,更因其十分珍貴,早年屬皇家御用,故宮「琉璃瓦」、九龍壁都可見到它的芳蹤。
據「北京料器」第七代傳人劉宇介紹,後來乾隆年間,乾隆皇帝覺得「琉璃」這名字不夠吉利——「琉璃」與「流離失所」的「流離」諧音暗合,因而將之正式更名「料器」。
近年台灣市場大熱的「琉璃」則是「西式琉璃」——採用西方高檔玻璃藝術製成的琉璃工藝品,而非中國傳統「料器」琉璃。兩者的製作工藝有本質區別,「西式琉璃」以模具批量製作,一爐就可以出品1,000件,而「北京料器」則必須全手工完成,所謂「不手工不成料」,即便技藝高超的料器匠人全負荷勞作,所以一天最多也只能完成10件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