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仲偕
去年底,政府公佈截至去年11月政府的財政狀況。今個財政年度首8個月政府已有盈餘近200億元,政府去年初預算的112億多元赤字將會再度失準。況且,這170多億元盈餘還未包括在12月入賬的投資收入,以及在1月入賬的薪俸稅。簡單而言,今年政府的盈餘,將又是「多到數唔晒」。
然而,政府打算怎樣運用這些盈餘呢?是不是又再強調要「積穀防饑」而將盈餘儲起?
看一看香港現時的狀況,政府實在可以將盈餘用在「更有意義」的地方,或讓社會狀況大大改善。現時最令人不安的,是香港社會比過往欠了公平和公義。筆者所說的「公平」,並不是公平的「結果」,而是公平的「機會」。
大家都明瞭,香港的經濟畢竟還是在進步,基層市民的生活也在改善中,可是,一般來說,社會流動卻是減慢了。基層市民要改善生活比以往更難,也就出現了所謂跨代貧窮的問題,即是說,基層家庭的下一代仍然無法擺脫貧窮,這對任何社會而言都不是好事。
筆者過去曾討論,這種現象,是香港都市化的結果,而治本的方法,必然是改善教育,尤其是基層市民下一代所受教育的質素。可是那畢竟是相當長遠的事。除了教育,在短期而言,我們可以做些什麼?
筆者的黨友月初與財政司司長會面時,提出多項建議,希望政府善用盈餘,改善基層市民的生活,至少讓他們在貧富懸殊收入不均的環境中能應付生活之餘,多留一點錢在身邊,使生活寬裕一點。
具體來說,民主黨建議政府來年補貼住戶電費,以每戶1800百元為上限;為公屋居民代繳兩個月租金;多發兩個月生果金;豁免每戶1500元差餉;多發一個月綜援及傷殘津貼,以及削減薪俸稅。這將有助一些基層家庭減少開支。另一方面,政府應檢討天水圍的就業及培訓中心的運作成效,並考慮將計劃擴展到東涌,讓居於新市鎮的失業基層市民,能盡早重投就業市場改善生活。
一些夾心階層市民也感到經濟壓力,尤其住屋方面,樓價和租金飆升令不符合公屋申請資格的市民感到極大壓力。民主黨一直要求政府應該復建居屋,同時恢復定期賣地,讓市場有足夠土地興建單位應付需求,以免樓價大幅飆升。
最後,民主黨建議政府善用盈餘設立院舍發展基金,讓資助機構興建更多自資的安老院舍,以便市場有更多宿位應付人口老化帶來的需求,以免宿位求過於供令費用飆升,增加要照顧長者的家庭的負擔。
說到底,社會凝聚力乃建基於市民對社會的歸屬感,若社會不公義,市民感到生活困難但政府又似不聞不問的話,要營造社會凝聚力真是談何容易。政府宜慎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