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1月28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博覽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指舞乾坤 拇指族崛起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1-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很多人以短訊替代通話。

 蘋果iPhone4出爐後,全球搶購熱潮不斷,各地電訊商門市輪購人龍不絕。最近,網上又盛傳蘋果另一產品iPad2即將面世,勢再掀起瘋狂搶購熱。美國市場分析公司TNS最新調查報告指,美國將近三分之一家庭擁有隨身智慧通訊裝備,比例較一年前成長36%。單單動一隻拇指,便能吸收天下資訊。 ■文:所羅門 圖:資料圖片

 近年,世界各地學者都密切注視這種「拇指文化」(Thumb Culture)如何影響人們生活。90年代手機普及化後,令公共場所變得嘈吵起來,但隨著iPhone一類的智能手機普及,社會又逐漸「回復寧靜」,人人忙於揮舞拇指,發送短訊、吸收資訊情報。「拇指民族」(Thumb Tribe)興起,究竟是好是壞?

 美國電訊界就人類流動通訊行為進行研究,調查報告指,80和90年代出生的人,佔全球手機用戶九成。而市民願意為購置手機的預算,亦由5年前100美金提升至近1,000美金。

拇指民族興起

 剛經歷全球金融危機,先進國市民購買力下降,購置手機的預算又怎麼會大幅上升?專家認為,在手機發展歷程初期,只是少數人才能擁有的奢侈品。但隨著成本下降,手機變成了日用品。隨著市場競爭激烈,訊號接收技術、外觀設計,在已接近樽頸的市場中,不能再分出高下。產品發展商,便把智能科技注入手機,把它發展成小型電腦。

 今時今日,手機的核心價值已超越本身原始的通話功能。但智能手機成本昂貴,難以走低價路線。網絡商便把握機會,把手機售價攤分至電話月費當中。利用長期合約邀請消費者「上車」,更進一步覆蓋非信用卡用戶。當消費者的購買能力被「協助」提高,人類的購買慾望便被釋放出來。專家預示,當未來大部分手機用戶轉換智能手機後,流動通訊市場將再度進入樽頸,戰場便移師至Apps軟件。

 iPhone強勁之處,不是其硬件設計和功能,而是成功把人類的社交平台移師到iPhone上。蘋果成功改造了人們獨處及共處的習慣。當用家獨處時,會慣性從口袋裡拿出手機「撥弄」,玩遊戲、看小說、發短訊、聽音樂。方便易用的介面,用拇指便能隨心所欲發送訊息,甚至比通電話還方便,因為不用即時回應。用家的眼睛逐漸習慣停留在這細小的熒光幕上面,每秒不停轉動的小窗,令周遭的事物變得不吸引。當共處時,面對面的接觸、對目眼神交流,開始令人感到不自然。但當一拿出手機來,交換Apps資訊,交換一下照片和音樂,尷尬氣氛頓時舒緩。「拇指民族」,便這樣子透過人類生活習慣改變而興起。

拇指民族繁衍不斷

 所謂「拇指民族」,就是善用拇指操控手機按鍵、小型電腦控制杆或筆記簿型電腦的人。「拇指族」日漸壯大,便形成由拇指族主體而形成的文化氛圍。

 「拇指民族」一詞源自日本。據說,地球上最早出現的「拇指民族」,是80年代初家用電視遊戲商任天堂發蹟的時期。第一代的「拇指民族」是當時的學生哥。他們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注入遊戲機當中。目前,他們約30至40歲的壯年,亦即是社會上消費力最強的人,是「拇指民族」的「長老輩」。可是,他們卻不是「拇指技藝」最純熟的人。「拇指技藝」最高超的應是年約20歲的年輕人。有調查指出,他們普遍能每分鐘輸入數以百字。「拇指民族」第二代的特點,就是熱忱於「數碼社交」。他們拇指比舌頭靈活,長時間使用拇指,開始減弱了他們通電話的意慾。

 手機短訊(SMS)最早在90年代出現,設計原意是網絡商向用家發放電話費用帳單。多媒體短訊出現(MMS),可讓用家傳送圖片和聲音檔案。當服務費下降、傳送量不受限制,用家便開始依賴。最方便之處,是可把同一訊息傳給多人。此外,當關上手機,開機後仍可接到有關短訊。這個人際溝通習性,便和ICQ、MSN的「網下訊息」(offline message)相似,令「拇指民族」第二代一下子便愛上。

 從文化意義上來說,手機是一種很私人、很個性化的東西。型號和款式固然是身份象徵,很多人還愛把它裝飾得美輪美奐。通手機短訊「無色無味」、「無形無態」,有極強的私密性。對於十多歲的年輕人,更是脫離家庭、獨立的工具。這批「拇指民族」第三代,手機對他們來說幾乎是必需品。就算與家人共處,他們仍可自由自在地和朋友盡情互通。求愛、分手、道歉,所有不能直接說出口的訊息,都可用手機短訊達至。父母作為「拇指民族」第一代,也不得不用這渠道與子女溝通。手機服務費,那當然由父母付。

拇指帝國 戰火不息

 美國學者Peter Glotz指出,「拇指文化」並沒有創造新的東西,只是激化人類目前的資訊氾濫。曾進行「電話與我」研究計劃的Jonathan P. Allen表示,人類社會已變成「流動通訊社會」(Mobile Communication Society)。沒有智能手機的人,便開始出現人際社會阻礙,無法聯繫不同的人。

 07年11月,iPhone獲《時代》雜誌選為「2007年度最佳發明」。雖然,蘋果攻勢所向披靡,但卻未能控制整個市場。他的宿敵使用Google手機作業系統Android成長迅速,去年第二季,市場佔有率已開始追貼,甚至極有潛力超越。

 蘋果「教主」喬布斯(Steve Jobs)極力同步發展iPad,確有意以雙頭馬車拉動他的「蘋果帝國」。韓國的三星(Samsung)也推出Galaxy系列,企圖和蘋果在輕便平板電腦市場分杯羹。巨大的商業利益,吸引不同範疇人士加入戰場,連傳媒大亨梅鐸(Rupert Murdoch)也視平板電腦是讓全球報業殺出血路的良機,籌備推出電子報《The Daily》iPad版。電子新品不斷出爐,也令電子股變熱。出產有關產品零組件的供應商,也紛紛受惠。這些公司互相競爭,市場戰火不息。面對流動電子產品革命,全人類「普天同慶」氛圍下,給予「拇指民族」豐足的孕育土壤。

 但最近有專家指出,「拇指民族」發展出現威脅。

扳機指 惡疾警世

 最近,有專家指出,長時間揮舞拇指操控電子產品,有機會出現「扳機指」等後遺症。由於手機比桌面電腦便利,很多人便索性使用手機尋找資訊。可是,這些智能手機的原始設計,並非是給用家長時間使用,但很多人已把手機當作是桌面電腦。

 所謂「扳機指」,就是拇指因過分使用而出現勞損,屈曲後不能自行扳直。近年,全球各地開始出現求助個案。很多患者拇指屈曲後,要靠另一隻手協助,才能把拇指扳直,過程出現劇痛。有患者表示,就連拿餐具和牙刷也乏力。

 專家表示,當拇指使用過多便會過勞,手掌近手指關節異常突起。從前,患者多數是家庭主婦、寫字樓打字員和教師,但近年漸趨年輕化。要防患未然,用家必須定時讓指頭進行伸展運動,嚴重者佩戴護指,或進行物理治療,嚴重者需要進行手術,開刀處理有關部位。

 科技發展,推動人類不斷向前走。很多先進國,市民每人每天平均發出近50條短訊。「拇指文化」似乎不能回頭。未來,手機設計只會愈來愈舒服、介面只會愈來愈好用。智能手機的設計,以掌心握著機身,利用拇指操作,但我們只有兩隻拇指,當兩隻都受傷,暫時也難以開發其他手指的能力。

 1973年,紐約有一個男人在手提袋掏出一個約有兩塊巨型磚頭大的無線電話,並打了世上第一個手機電話。他就是手機的發明者Martin Cooper,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的工程技術人員。至85年,手機才真正可以「移動」。但它的電源和天線必須放置在另一個盒子中,還重達接近3公斤。要帶它上街,使用者必須放進背包,揹著它行來行去。筆者相信,任何人每天揹著兩塊磚頭上街,身體必定會遭受勞損。可是,今時今日的手機細小如香煙盒,也足以令人的拇指勞損受傷。所以,任何工具、科技產品本是有益,只在乎用家如何使用。

 各世代的「拇指民族」,請好好保重!

相關新聞
指舞乾坤 拇指族崛起 (2011-01-28) (圖)
天搖地動 生靈塗炭 又是世界末日時? (2011-01-21) (圖)
媒體 整裝待發迎挑戰 (2011-01-14) (圖)
媒體革命的智慧設計論 (2011-01-14) (圖)
AK47無處不在 造孽人間 (2011-01-07) (圖)
最強武器 莫過恐懼 (2011-01-07)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博覽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