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1年2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專家解讀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專家解讀:樓市限購令 並非長久之計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1-02-07]     我要評論

 據新華社電 隨著1月26日新「國八條」的出台,原本就已經備受關注的商品房限購政策再次引發了市場的強烈反應。面對如此直接的市場干預,許多業內人士表示,政策一旦在全國範圍內施行,可以從根本上調節中國房地產的供需關係。不過,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則指出,這並非長久之計,如果長期實行,肯定會扭曲市場關係。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綜合研究部部長楊紅旭表示,在此嚴厲行政干預之下,整體而言,2011年全國樓市降溫情況將明顯大於2010年,70個城市樓價指數很可能將於二季度出現同比負增長,年內多個月份樓價會出現環比負增長。部分樓價偏高的一、二線城市,樓價將出現一定幅度的下跌。

為深層次調控爭取時間

 「作為一個特定時期的特殊手段,限購政策的實行短期內在調節市場、抑制投機購房方面肯定會有明顯的效果。」北京大學房地產研究所所長陳國強說,「但這並非長久之計,如果長期實行,肯定會扭曲市場關係。」在限購政策執行的同時,必須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增加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的供給,使限購政策在退出時,樓市能夠軟著陸。

 楊紅旭表示,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其實都清楚地知道限購政策這種直接干預市場的調控方式只能是一種中短期政策。何時退出,主要取決於調控的目標和效果是否能夠達到預期。

 事實上,限制投資、投機性購房,加快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目前已經成為房地產調控的一種長期性政策指向。在這種政策指向下,限購政策的強勢推出與其說是一種給樓市降溫的權宜之計,更大程度上講,其實是在為深層次的房地產調控爭取時間。

 一方面通過限購和限貸,減少市場上的投資、投機性需求,做減法;另一方面,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應,做加法。只有二者同時推進,才能逐漸將市場關係捋順。

相關新聞
專家解讀:樓市限購令 並非長久之計 (2011-02-07)
專家解讀:領事保護難奏效 撤僑屬應急處置 (2011-02-01)
專家解讀:學者:家族企業利長遠發展 (2011-01-31)
專家解讀:三階段過渡至金融資本 (2011-01-30) (圖)
專家解讀:真正殺傷力 來自「新國八條」 (2011-01-29)
專家解讀:渝緊滬鬆 效果料懸殊 (2011-01-28)
專家解讀:新八條料加重市場觀望情緒 (2011-01-27)
專家解讀:收購突然 引發猜測 (2011-01-27)
專家解讀:直面上訪民眾 總理樹好榜樣 (2011-01-26)
專家解讀:中國進入「國家公關」時代 (2011-01-26)
專家解讀:增長過快不利轉型 (2011-01-25) (圖)
專家解讀:港樓市現泡沫 小心隨時「爆煲」 (2011-01-25)
專家解讀:對華高技術管制 美勢「被迫」放寬 (2011-01-23)
專家解讀:力行公共外交 減誤解弭分歧 (2011-01-22)
專家解讀:綱領性文件 望美「口惠而實至」 (2011-01-21)
專家解讀:經濟增長回歸常態 惟須承受緊縮壓力 (2011-01-21)
專家解讀:小宴不尋常 所談皆大事 (2011-01-20)
專家解讀:聯合聲明有望出爐 (2011-01-20)
專家解讀:經貿是中美關係「壓艙石」 (2011-01-19)
專家解讀:外媒曲解胡總表述 (2011-01-18)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專家解讀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