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環珠江口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的研究範圍。
周八駿 資深評論員
面對21世紀全球化繼續發展和國家經濟快速崛起,香港經濟的正確定位是:在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尤其廣東省珠三角區域經濟的過程中,完善和提升本地產業結構,在全國率先實現向知識經濟轉型。這是關乎香港前途和命運的選擇,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與時俱進。所以反對派人士企圖把水攪渾,進而渾水摸魚,則是蚍蜉撼樹談何易。
最近,關於香港、廣東、澳門三地政府同步展開《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的公眾諮詢,在香港引起非比尋常的議論。有人概言之:是對香港「被規劃」不滿。
其實,如香港一家平面媒體社評所指出,《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尚處於理念、原則和方向的討論階段,形之於具體可操作的規劃還需要做很多工作,而2011年1月14日至2月10日的公眾諮詢正是其中一項工作。換言之,這一次公眾諮詢所收集的港澳粵三地居民的各種意見,對於三地政府有關部門共同形成具體規劃是不可或缺的。香港居民是與澳門、廣東居民一起被諮詢的,「被規劃了」從何談起?!特區政府有關部門因應部分人士要求延長諮詢期,表示香港居民對上述研究可以繼續發表意見;並且,將舉辦若干公開活動來介紹該計劃。
「被規劃了」是子虛烏有
反對派某些人士攻擊此計劃是意味著「一國兩制」已然葬送或者強調「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排斥這一計劃,則是企圖逆歷史潮流而動。
眾所周知,從2003年6月29日《內地與香港關於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簽署以來,香港經濟融入內地經濟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對此,香港社會各界均表贊同或者支持。即使反對派政治團體和人士,過去7年,對於CEPA內容逐年擴大和深化也未見提出異議。
以推動香港與內地、尤其廣東省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高度和力度而言,《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是無法與2008年12月17日經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於2009年1月8日公佈的《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相比擬,前者只是貫徹落實後者的重要舉措之一。
特區政府網頁在介紹《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時是這樣說的—
按照有利於統計分析和評估考核、有利於落實實施主體和分工、有利於陸海統籌的海岸帶綜合管理的原則,並經反覆徵求環珠江口各市意見,「環珠江口灣區」範圍由鄰接珠江出海口水域的區(片區、組團)一級行政單元組成,包括廣州、深圳、珠海、東莞、中山等廣東5市所轄的17個區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全境,陸地面積約6894平方公里,海域面積約8684平方公里,2009年底常住人口約2520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約3萬億元人民幣,區位優越、資源豐富、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三地政府高度重視「環珠江口灣區」作為未來區域核心的功能和地位,計劃以宜居為目標,以合作、創新和服務為主題,以行動為落足點,共同將其打造成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的精華地區、創新功能的重要載體,引領發展方式轉型,並通過明確的重點行動計劃,按各自實際情況積極進行引導實施。
兩地融合是大勢所趨
請看:明明白白說的是「共同將其打造成為大珠三角優質生活圈的精華地區、創新功能的重要載體」;「通過明確的重點行動計劃,按各自實際情況積極進行引導實施」。哪裡有一點粵澳政府替香港「越俎代庖」的意思?
面對21世紀全球化繼續發展和國家經濟快速崛起,香港經濟的正確定位是:在融入國家主體經濟、尤其廣東省珠三角區域經濟的過程中,完善和提升本地產業結構,在全國率先實現向知識經濟轉型。這是關乎香港前途和命運的選擇,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與時俱進。201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0周年時,國務院批覆同意《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充分發揮香港國際經濟中心的優勢和作用,利用前海粵港合作平台,推進與香港的緊密合作和融合發展。這是中央第一次明確指示:香港和深圳需要融合發展。任何把香港七百萬人口和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彈丸之地與國家十三億人口和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廣袤大地相分隔的企圖,都是枉費心機。
誠然,不能忽視一部分香港居民對於《環珠江口宜居灣區建設重點行動計劃》研究的借題發揮。這是兩地經濟融合和政治差異必定產生的碰撞,需要在實踐中逐步「磨合」,同時,需要有關方面做解釋和引導。
另一方面,正如有評論所指出,一些香港居民產生「被規劃」的錯覺,在一定程度上也與特區政府施政無法體現他們的意願相關。而反對派人士企圖把水攪渾,進而渾水摸魚,則是蚍蜉撼樹談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