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伊勢彥信帶筆者欣賞日本現代南礪書法展。
我的優質生活系列(二)
前言:近年全球掀起一片樂活、優質生活潮流,就是為了呼應這個物質化、市場化、全球化、電子化的時代,很多人的生活條件好了,但精神、心靈反而沒有改善,所以希望透過這系列,不單止介紹一些工作以外的休閒活動,例如運動、藝術、飲食等,而且帶大家認識背後的文化底蘊,讓大家可以真正地過優質生活。
還記得讀中學的時候,老師有時會安排學生參觀博物館或美術館,那時候太年少無知,根本不明白逛這些館的目的,只知道要「報到」,那些具有藝術或歷史價值的物品跟自己好像沒有關係似的,沒有花精神去探究那些書本、繪畫、雕塑、藏品等的價值及故事。
現在反而不時去逛展覽,一來是工作需要,二來是發現行展覽的樂趣,不只是看展品而已,而且從一個展覽中認識到很多東西,從藝術家及其作品,到藝術市場的運作,甚至不同國家及地方的人民風情,都比看書真實得多。最近,筆者參觀了正在香港大學美術館舉行的「日本富山縣南礪市前衛7人展」,並訪問了搞手「伊勢文化基金」的理事伊勢彥信,明白到藝術品可令人生更有意義。
文:曾家輝 攝:曾慶威
日本為何是Cool
當大家參觀「日本富山縣南礪市前衛7人展」時,可能會跟筆者一樣有個疑問:不是書法展嗎?為何作品不是字來的?但又好像不是畫?
不過,跟伊勢彥信傾談過後,筆者有些頭緒。「日本不斷吸收外國文化,沒有因為是外國的東西就抗拒,但在吸收過後,會轉化成為有日本特色的東西。我想透過這些作品,反映出Cool Japan這種想法,就是日本社會是很『平』的,沒有上下之分,而傳統的日本人是很溫柔,也很乾淨,不會騙人。」
伊勢彥信要說的,就是在前衛之中,找到傳統。
其實這展覽是由伊勢文化基金及香港大學美術博物館聯合策劃,展品主要來自日本富山縣南礪市成立的藝術團體「玄土社」,該社成員致力融合書畫和素描藝術,用寫意手法展示日本人追求唯美的風格,而今次參展的代表是「全女班」,包括了副理事長時女信子、板橋輝美、大塚智子、上林三千代、嵨倭子、高桑昌子及常川麻子。她們以前衛手法表現傳統文字的形象和訊息,形成別樹一格的新派書法藝術。除水墨書法外,展覽還利用其他藝術品反映南礪文化的生活特色,當中包括葛飾北齋(1760-1849)與歌川廣重(1797-1858)的木刻版畫,以及近代漆器、掐絲琺瑯器和茶具。
她們的作品超越了書和繪畫的界限--脫離書法的傳統,另闢蹊徑,不是以某種書體將字寫出來,而是利用水墨的方式,表現字的形象,以及字本身所傳遞的信息--把日本人美學意識中產生的「形」,利用黑墨充分發揮出來,也就是日本人對美的意識的原點。
就以現年78歲的時女信子為例,她不但是玄土社副理事長,也是移山書院主幹事,更曾獲書道藝術院特選院賞、每日書道展作賞第4回準大賞、2001年及2004年北日本美術大賞展入選優秀作品等,而且也曾在海外多次參展。她的作品「根源」就將富山縣優美的景色用黑墨表現出來,那種山脈青現出處於大自然的懷抱中,從自然孕育出對美的基本意識。
「這次展品的藝術家恰巧全是女性,其實不是故意的。或許因為女性才有更多時間去學習書法,也或者是女性使然,令她們更能夠表現出日本應有的傳統。」伊勢彥信笑說。
他寫下宋代畫家的名字
不過,更吸引筆者的其實就是伊勢彥信。他不僅是伊勢文化基金理事長,同時是伊勢株式會社、伊勢美國株式會社及伊勢旗下所有分公司的會長,但他對藝術文化有深厚認識,在06年獲法國政府授予「榮譽勛章以及Chevalier藝術文化勛章」。
我們邊看展品,邊進行訪問,除了展品之外,他說得最多的就是中國藝術文化,其中以水墨、陶瓷為甚。其間他突然在筆者的記事簿寫下牧溪、馬遠、夏圭三個名字。「宋代這些藝術家的作品很有人性色彩,現在的藝術作品就欠缺深層意義了。」
馬遠和夏圭是「南宋四家」之二人,馬遠的畫意境清新,筆法簡練,在山水畫上,他更是改變了五代及北宋以來全景式的畫法,利用一角景物來表現廣大的空間。夏圭擅長山水人物,其山水畫構圖簡潔明快,多是一角、半邊之景,所以又稱為「夏半邊」。牧溪擅長畫佛像、人物花果、山水,其畫筆墨淋漓,頗具禪意,現存作品多流落在日本,更被評為「日本畫道的大恩人」。
有能力買藝術品的人不少,但懂得欣賞藝術品的又有幾多人?
買下作品 支持藝術
伊勢彥信突然指著一件展品,就是一件船形漆器。「你們不如買下這件吧,不過是30萬日圓,相信未來一定會升值的。」
「在國際市場上,藝術品的價格不斷上升,但在日本反而下降。」據他的經驗,他很多年前已在紐約舉行展覽會,發現西方人很懂得欣賞不同種類的藝術品,也會用錢去買,他們不會覺得是一件甚麼事,就當作是支持藝術家一樣。但在日本就不同,即使是有錢人也未必會買藝術品,因為他們覺得沒有收藏價值,所以藝術品的價錢不升反跌。
而且,伊勢彥信說自己多年來都在香港找到很多珍貴的中國藝術品,他更問筆者可曾聽過敏求精舍。其實,如果對藝術收藏有所涉獵,都會知道在1960年成立的敏求精舍,成員都是一群醉心於中國藝術的香港藏家,在中國書畫及不同的文物範疇上各有獨特的收藏,而且不時會舉辦講座、研討會及展覽,把會員的蒐集成果及鑑賞心得公諸同好。筆者記得去年是該舍成立50周年,所以和香港藝術館特意合辦了一個「博古存珍--敏求精舍金禧紀念展」。
最後,筆者在他們給我的資料夾中找到一個雞蛋盒手機繩,最初也不知原因,後來才記起伊勢文化基金在08時曾在本港舉行過一次「青衣城蛋之藝術王國」活動,展出「全日本蛋殼藝術創作比賽」10年來的多件得獎作品。其實,伊勢家族一向在日本郊區經營小型農場,伊勢彥信為將家族的雞苗生意發揚光大,在1962年創立伊勢集團,引入了DHA的「伊勢蛋」,而且除日本,在內地及美國都設有農場及工廠。
看過這次展覽,令筆者感到難得有伊勢彥信這個人,因為熱愛藝術,所以把在世界各地購入的藝術品公諸同好,而且先後於東京、紐約等地方設立藝術館,大力推廣藝術走出美術館,筆者好像又「學有所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