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耀
對應日益嚴重的汽車增長以及交通擠塞問題,深圳最近發佈《深圳市打造國際水準公交都市五年實施方案》初稿,提出參考新加坡、北京、上海等城市經驗,提出一個未來五年的交通改善計劃。反觀特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推論一零年本地私家車首次登記數字突破四萬一千輛為塞車元兇,決定增加汽車首次登記稅,行政思維高下立判。後者不問真實情由,不追究相關部門有否負起有效疏導及管理交通擠塞的責任,就把問題推到車主或準車主身上,企圖以財政政策解決交通問題。前者則起碼提出了一個改善交通問題的五年構想方案。
《實施方案》初稿提出深圳今年將增加最少一百五十公里公共交通專用車道。新規劃和優化公交線路超過一百條。實施單車租賃系統試點,全年新增專用單車徑最少五十公里。又會推廣純電動、混合動力及天然氣公共車輛,建設配套充電站、加氣站等相關設施。全年投入新能源公共巴二千零十一輛(全港目前巴士總量約為五千),純電動計程車一百輛。另外一五年的目標,希望每隔五百米就有公共交通車站。方案更提及深圳將會把深圳通卡(類同香港八達通)推廣至與珠三角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目標是一五年發卡量達到一千萬張以上。早前有消息指八達通或會與深圳通聯手,藉機融合到珠三角各大城市中成為流通電子貨幣,如何落實,特區政府怕應要適時向市民交待了。也許有人會認為如此鴻圖大計,當中自然含有水份。儘管如此,起碼也提出了一個五年方案供市民討論。
再者,大家有興趣了解五年後香港的交通安排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