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小巷中排起大條長龍。
文:劉子楨
開車初到巴塞羅那,最先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陽光下蔚藍的大海和海邊高聳的哥倫布紀念柱。「向西,向西,再向西。」柱上的塑像將哥倫布躊躇滿志地指著並眺望西邊的那一刻定格為歷史。
雖然經歷一些諸如飛機晚點、私家車亂停堵路、租來的自駕車上的導航頻頻引錯路等小波折,大家依然興致不減,反而拿「路盲」開玩笑。在海灘、國家宮、高迪公園、海鮮飯館子、沒完工的聖家教堂以及顯得有些破敗甚至寒磣的93年奧運會場遊逛幾天之後,最後的一個完整天,決定去畢卡索博物館。
博物館位於臨近大海的老城區之內,隱藏在典型的中世紀狹小而又不起眼的小巷中。地圖標識不清,導航完全「不知所措」。車圍著一片建築群繞了好幾圈之後,我們終於決定在主大街附近下車步行。
小巷通幽,人頭攢動,似乎是四通八達,但又讓人有些不知所往。我們又找又問之後,終於看到了排著長隊買票的人群,幾乎塞滿了一個巷子,就知道應該是這裡了。提起專門的畢卡索博物館,歐洲人想起的應該是兩處,均是國家級的藏館。一處在巴黎,另一座便在巴塞羅那。「藝術之都」巴黎給了畢卡索極豐富的靈感,而故鄉西班牙,將他最後的府邸改造成了我們面前的博物館。
博物館的建築始建於15世紀,原是貴族宅邸,因此到現在還保留著那個時代的庭院,馬房和僕役房則作為售票處和紀念品商店。拾級而上,展廳陳設依然是按照時間順序,敘述藝術家各個時期的作品。畢卡索在巴黎度過了重要的藝術時期,很多重要作品都流傳國外。即使如此,這個由他自己首肯並在其支持下籌建的博物館,其中的藏品依然有頗多特色。比如,畢卡索捐贈了不少少年時代的習作。其他博物館多關注畫家成名之後的作品,孰不知,在少年的畫畫作業中,人們可以看到一個天才孕育的過程,賞來別有一番味道。
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便是畢卡索晚年的一系列作品「仕女」(Las Meninas)。全系列作品由58幅組成。初看時,只覺得有一些比較相似,但完全不明所以。看到最後才發現,58幅畫居然有一個「母本」,這就是西班牙巴洛克時期宮廷畫家委拉斯凱茲(Velasquez,1599-1660)的「宮娥圖」。原畫的特色在於,作家將在作畫的自己也畫入了畫中,這就使得全畫有多個視角並且相互交叉。全畫不受畫家視角所限,立體而全面地表現了在小公主出現那一剎那的宮廷生活的圖景。這也反映出巴洛克時代追求全面和繁複的習慣和特徵。晚年的畢卡索依然非常喜歡這幅畫。他將原畫的每個人物、每個視角所能看到的部分都分拆出來,經過其特有的變形手法改造而各自獨立成畫。畢卡索以此想要表達的想法之一,便是現代生活中單一的視角以及現代文化中的「碎片」和不完整性。在這個展廳最後面,放映著由電腦製作的短片,將畢卡索如何把「宮娥圖」變成自己的「仕女」的過程一一展現在遊客面前,讓人駐足觀賞,流連忘返。
從畢卡索博物館出來,發現透過庭院的天井,依然可以看見明亮的藍天,西班牙夏季的天氣真是非常好。
|